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237章 小客人
    城怎么修,修了怎么管等等,包括分土地,贸易等等,其中需要讨论的事情太多了,如此细碎的事,谁也不愿意马虎,因为其中的利益太大了。

    他们这些原本与各部落台吉贸易的商人,很清楚王信提出的方法,将会彻底改变大同的贸易格局。

    搭建了很多帐篷,商人们停留在草原上。

    周边是王信的军队,张灿等人把骑兵派出去老远,防备有敌人偷袭,还有车营的保护,营地十分的安全,看到这支军队,商人们满意的点头。

    “军纪严明,真不错。”张辉在帐篷里待久了,忍不住出来透透气。

    他身边的同伴内心认可,“我曾经听说过,通州的河西集市在河西营不远处,河西营的士兵也是秋毫不犯,实在是令人唏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五城兵马司负责城镇治安,哪个当兵的不吃拿卡要。

    “对我们是好事,少花费了钱不说,也少了很多的麻烦。”张辉指出关键。

    同伴连连点头,做生意怕的不是成本高,成本再高,只要敢做这门生意,就说明有利可图,怕的是成本不清楚,所以经商最怕麻烦。

    因为遇到麻烦,不知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解决。

    同伴忍不住夸道:“还能打胜仗,王将军昨日说他们负责消灭有威胁的胡部,我目前还是相信此人说的话,并不担心他做不到。”

    此人来大同不到一年,可战绩惊人。

    连冯胖子的铁甲骑兵都不是对手,从来没有败过,加上如今只两千多人马,算上杂兵也不过四千,却横扫单于部,虽然手段不怎么光彩,可赢了就是赢了。

    张辉了解身边同行的性格,问道:“你担心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连我都能下定主意,更不提别人,那几家会不会独吞?”同伴忍不住担忧。

    按照王信的方法,风险已经到了最小,而利润又如此可观,虽然总体需要花不少钱财,可前提的投入不多啊,钱生钱,越是到后面,反而回本的利润就已经足够投入了。

    张辉也皱起了眉头,的确有这个可能。

    商业之间竞争激烈,那么是好友,只要是同行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竞争,所以帐篷也是三三两两,并没有均匀的分布。

    周世明和另外一人找到王信。

    那李德兴与周家都是大同实力最大的,李德兴拉着周世明前来,开口笑道:“修建一座镇虏城要不了多少钱,将军何必兴师动众呢。”

    此人一开口,王信就猜到了他的来意。

    “修建镇虏城不是小事,钱财是一方面,朝廷也要关注。”王信提点道。

    那人不但不动摇,反而自信道:“朝廷方面不必在意,我们主动为朝廷排忧解难,提前消除隐患,朝廷怎么会拒绝呢。”

    好大的口气,王信忍不住看向周世明,周世明摇了摇头,看来不方便透露。

    自己到底对大同不够了解啊。

    王信还真想知道这李家的来头,有点理解贾雨村了,小门小户出身,到了金陵后,连四大家都不知道,还是经由别人提醒才恍然大悟。

    王信想了想,改口道:“做生意的股本越多越好,怎么会嫌少呢。”

    李德兴以为王信拒绝,露出不快的眼神。

    王信不以为然,继续说道:“镇虏城只是开始,越快的速度修建好镇虏城,并且让百姓们好好放牧,各家得利,才能修建下一个城堡不是么。”

    李德兴显然不是很同意王信的说法,反驳:“将军想要在单于城旧址也建一座城吧,就这样一路修过去,把最肥美的地方都占了,到时候就算胡人反抗也无能为力了。”

    胡人无力攻城,不能灭掉城池,就抢夺不了牧地,失去了牧地,此消彼长,只会越来越衰弱。

    李德兴忍不住夸道:“将军实在是好算计。”

    王信倒是无所谓,这是历史上俄国的路子罢了。

    俄国的东扩主要是为了皮毛贸易。

    与英法各国的殖民扩张一样的道理,也是为了商业利益。

    北部有中原需要的利益,不光是毛皮贸易,更有马匹牛羊的核心贸易,中原比俄国更需要庞大的北部,只不过中原自古以来一直压抑着商人。

    英国为了支持商人们的商贸,给商人们颁发合法强盗执照,做什么都可以获得支持,同样的俄国也是如此,东扩的商人不光可以获得利益,也能获得爵位。

    反观中原的商人,各方面都被束缚,当然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率,既然没有利益,只有麻烦,那么当然无法解决北部。

    任何人都可以经商,同样,经商是非常残酷的行业。

    谁的效率高,谁就能胜出。

    自己菜都还没有做好,就冒出一个李德兴想要垄断,垄断的生意还叫生意?王信当然不会同意,“商贸的事情,应该由商人们自行决定,除非影响到军队打仗,关乎到未来的战略。”

    李德兴没想到王信是如此态度,竟然真的没打算插手一二,错愕的看了看周世明。

    周世明对王信的了解也不多,可王信的言行实在是太美好了,他为什么要对商人这么好?处处都在为商人着想,周世明实在看不懂。

    王信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事,这些本是正常的事情。

    现在才哪到哪,对于商人当然以支持为主,还没起步就开始顾虑这顾虑那的,这才是杞人忧天。

    当然,该有的手段还是要有的。

    第二日。

    一辆马车出现在大草原上,马车里的薛宝琴在窗户口看来看去,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景色,与关内截然不同,薛宝琴向父亲大声道:“爹,让我骑马,好不好嘛。”

    “女孩子家家骑什么马。”

    骑马这件事上,薛岩不打算松口,万一掉下马了呢,而且女儿开始长大,需要注意一些事。

    嫂子一家去了京城,女儿的娘死的又早,家里没有正经的亲戚,也没有长辈,留女儿一个人在家不放心,也是促成自己决定带着女儿在身边的原因之一。

    再一次被父亲拒绝,薛宝琴恨恨的重重坐回去,嘟起嘴不再理父亲,等见了大哥哥,请大哥教自己骑马。

    想到大哥哥,薛宝琴露出了笑容。

    大哥哥最体贴了,一定不会拒绝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