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相亲 > 26:辞职之后
    我的上司李怀谏离开了维尔达药业,他是一名典型的外企人,习惯了外企的工作方式,被维尔达药业的老板高薪聘来后,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也会水土不服。

    外企人更喜欢外企的工作氛围,究竟外企的氛围怎样,当初我也体会不到。李怀谏走后,我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何莉莉不愧是学生会干部出身,很快就接管了培训部,成了部门领导。接下来的日子,我几乎扛着整个培训门的大部分工作,还得每天受着娘们儿的气。

    培训部又从销售队伍中调来了一名新人做讲师,何莉莉对那个人还算好,对我却是当成了眼中钉。

    有人说当你和领导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对方就会把你当做对手,在这种关系下,很难有相处融洽的。

    我来维尔达药业工作并不是为了晋升领导,也没有想着和何莉莉争风吃醋,之前在领导面前我从没有刻意的表现过自己。

    在工作方面,我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在默默的发展自己职业理想的同时,也有着写作的兴趣和爱好,盼望着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何莉莉却不这么想,人家当过学生会干部,有着强烈的权利欲和控制欲,不跟谁PK一下,似乎觉得少点什么。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当初何莉莉刚调到培训部。她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我好奇的随手翻了两页,她拉着脸说:“没有经过对方允许就动人家东西。”

    我急忙把书给她放下,接下来,又听到她嘟囔了一句:“欠教育。”

    ……

    这件事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跟她拍了桌子。我桌子上的私人用品,她总是随便翻,我动了一下她的书,就被人家狠狠的挖苦。

    我的室友们一个个都看不上何莉莉,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越不被同事们看好的人,升职越快。

    关键的秘密就在于,她们的眼中只有上级,却没有平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何莉莉是集中力量讨好上级,不在乎平级对她的看法,将来当官了来管你,你们谁敢不服?

    何莉莉这一升职,我也预料到“好”日子即将来临。新来的部门同事,跟何莉莉一样的德行,为了一心巴结好何莉莉,立刻跟我站在了对立面。每次出差后,都扮演者何莉莉的耳目,我一句话说不对,人家立刻电话告密。

    出差后,我一个人干活,新人“神马”都不会,脑子却很“聪明”,人家明白只要搞定了领导就不用搞定工作。

    我的自尊心很强,一心一意的把工作干好,免得小人回来找茬子。每天都小心翼翼,绩效评估中,我的分数被何莉莉打得比那位傻B新人还低,我看到这样的结果后,一下子拍了桌子,说了句:“老子不干了!”

    何莉莉已经就把辞职申请表递给了我,说:“填了吧,祝你前程似锦,男子汉刚才说话可要算数呀!”

    递交辞职后,听同事们私下议论,当时人力资源总监还想出面来挽留我,被何莉莉给阻止了。

    离职后,我准备先回家休假一阵子再出来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就一直马不停蹄的工作了四年,一直没有机会休息一下身心。

    这次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给自己心灵放个假。我抱着在石家庄找工作的想法,如果有合适的岗位,干嘛还来北京呢。北京那么高的房价和物价,对于我目前的收入状况,扎根下去太困难了。

    以往回家休假两天,乡亲们常常跑来给介绍对象。唯独这次从维尔达药业辞职了回来,没有一个媒人登门。

    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一直没有相亲的机会,我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些东西。我在村子里的十字路口跟乡亲们闲侃的时候,一位老大爷问了一句,“你在单位干什么了?为什么被开除了?”

    听到这句话,我一脸懵懂,问:“谁说我被公司开除了?”

    老大爷说:“大半个村子都在说你,说你大学毕业找了一家大公司,现在被公司开除了,回家待业。本来还打算给你说个媳妇呢,听说你丢了工作,都不敢给你介绍了……”

    “不是那样的!”我脸红脖子粗的说:“我是主动辞职的,不是被开除的。”

    老大爷笑了,说:“这不是一回事吗?”

    “谁说是一回事了?主动辞职是为了跳槽到更好的职位,为了更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我是主动签了离职申请的。你们说的被辞退是工作没干好,犯了错,被人开掉的,这些截然不同了……”

    我说完,老大爷打着嘎嘎说:“你现在到底有没有工作?”

    “没有。”

    “这不就是丢了工作吗?”

    老大爷说完,几个村民一齐笑了起来。也有一位年轻小伙子,拍着我的肩膀说:“光哥,别狡辩了,咱丢了工作就得承认,干嘛说那么多没用的?”

    “我辞职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单位,不是被……”

    我还没说完,村民们又笑了,根本不听我的解释,都在笑话我这个丢了工作还要为自己辩解的人。

    本打算再解释一下,转念一想,村民们没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他们怎么会理解被动离职和主动离职的不同呢?就算跟他们解释一万遍,都是徒劳无功的。村民们思想太闭塞,很多事情已经和大城市完全脱轨。

    我们处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没法用跳槽的思想和他们沟通。我只好再没提工作,听了一下村民们谈话的话题。这些人正在谈论着村子里近期发生的“新闻”,一共听到了好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

    村子里有些人,挣了钱不往银行里存,他们认为把钱交给银行,只能换取一张纸张,心里很不踏实。

    有些村民就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放在家里。昨天,来了村里一个卖铜的,对方开着拖拉机,一布袋铜400斤,售价一万块钱。

    卖铜的人说这些铜只要转手卖的话,一布袋铜可以净赚2000块钱。村里有个精明的农民,在村子里号称小诸葛,看到这样一桩买卖决定不会放过。让卖铜的人将拖拉机开到他家的院子里,给他卸了5布袋铜。

    他从家里床下的鞋子里面掏出了五万块钱,交给了卖铜人。对方走远后,这位精明的农民打开看的时候,发现布袋里装的全是烂石头。当初他验货的时候,打开的布袋里装的是正品。卸车的时候,放下来的是烂石头。这样的一个农民,辛苦了大半辈子,五万块钱连水漂都没有打一个就被骗走了。

    几天前,有一户村民家里招贼了,小偷破门而入,每个房子里都翻过了,也没有找到钱。主人回来后,从院子里茅厕的纸篓下面把钱翻了出来。小偷再长一万个心眼都不会想到,这位农民会把自己的家的金库,藏在茅厕的纸篓子下面。

    村民们不往银行存钱,各有各的绝招,还听说有位村民屋子里有一个煤炉子,冬天取暖用的。冬季过后,这台煤炉子就没用了,熄了里面的火以后,他将钱放在煤炉子里,然后用泥将炉口封起来。

    如果想取里面的钱,就把煤炉子上面的封泥拆掉。这种存钱的方式,别说是小偷了,就算是007都不会想到这种地方。

    我听了这样的故事,终于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理解我了。他们连银行支票的作用都不了解,怎么会了解职场中的主动“辞职”和被动“辞退”的区别呢?

    听了这些故事,让我也不得不佩服乡亲们的智慧,尽管不知道往银行存钱,保护自己财产各有各的道儿。这些人是因为没文化才在村里做了农民,不然的话,一个个绝对都是一流的“点子大王”。

    乡亲们正在闲侃的时候,走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猥琐男,背着一个小小的红包袱。来到乡亲们跟前,眼睛翻了翻,说:“各位老乡,我老家是贵州的,到北方来打工。带来的钱被人抢了,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希望各位行行好,给点钱,让我买点吃的……”

    这些人一听有人被抢了钱,居然一天都没吃东西了。纷纷掏钱救助,有人一下子把身上的几十块钱全部拿了出来,塞给了那个猥琐男。还有人提议,说:“让大队里的喇叭给喊一喊。”

    “大队”的叫法源自于7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我记事起,见村子里一直称村委会为“大队”,称乡亲为“社员”。他们所说的大队里的喇叭,也就是指村子里的广播站,很多名字的叫法都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

    我忙叫停,说:“大家冷静一下,我在北京的时候,这样的人遍地都是,都说自己被抢了,一天没吃东西了。难道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同时被抢了吗?你们不要中了骗子的圈套……”

    那位老大爷听不惯了,指着我的脸,说:“人家一天没吃东西了,你不帮忙也就算了,干嘛阻止别人干好事呀?你还大学生呢,一点爱心都没有,你上学都白上了,怪不得用人单位都不要你……”

    我觉得跟他们沟通说不清道理,经历和阅历不一样,见到的世面不一样。这种骗术在城市里已经司空见惯,骗子们在城市里越来越难生存,开始辗转农村阵地。

    农民们平时省吃俭用的,有些人买盐都舍不得买袋装的,为了省几毛钱去买散装盐,现在却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救济了这位骗钱的猥琐男。

    乡亲们一边捐钱,一边鄙视我,很多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我。一怒之下,我只好回家去,不跟他们扯淡了。

    刚走了几步,听到村委会里的大喇叭广播了起来。广播员是本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头儿,一个字都不认识,也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还听不懂普通话。平时也不看电视,看了也只是看看画面,听不懂电视里的语言。

    每次邮递员来送信,都是邮递员告诉他这些人的名字,一个个的读给他,他听到一个名字,广播出去一个名字,最后告诉这些人来到村委会来取信。

    那个老头儿为村里的大喇叭服务了多年,从我记事起,村里的广播员只换过一届。前任广播员逝世后,才把这份工作交给他的。

    这种干到死才让贤的思想,深深的扎在乡亲们的心里,难怪他们不懂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辞职?只知道一旦这个人没有在本岗位上干到死,就是犯了错误,被单位给开除了。

    此时此刻,这位70多岁的老人正在对着喇叭,播报着“公益广告”:“社员们注意了,大街上,有一个外地人被人抢了钱,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哪位社员有爱心,赶紧到十字街口去救济一下对方,献出点爱心,帮帮对方……”

    我越想越来气,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们,真是太可怕了。如此笨拙的一个骗术,在城市里已经人人喊打,在农村里居然能够受到如此“重视”。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从家里正巧走出来,我问:“去哪里?”

    母亲说:“我听到大队的喇叭喊了,大街上有人被抢了,一天没吃东西了,我去送点钱给他。”

    “回去!回去!”

    我一下子拉住母亲的手,硬是往回拽。母亲一边走,一边数落我,“我知道你现在没工作,咱也不差这点钱吧,能帮别人一下,就帮别人一下,算是积点德……”

    给母亲讲述了一下我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以及全国出差期间,看到这样的骗子几乎每个城市都有。

    母亲听了后,相信了我的话,她是了解儿子的,知道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不会说瞎话。

    过了没几天,整个村子都在笑话我丢了工作。母亲对我说:“这几天你别出门了,别让乡亲们在看到你,他们要是问我,我就说你已经找到工作,上班去了。”

    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好像由一个王公贵族,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贫民。在老家的父老乡亲们眼中,我不仅丢了工作,还丢了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