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会上言行举止也很重要,御赐的菜肴必须都要品尝一遍,但不可过量,饮酒也需节制,避免喝醉后失态,总之想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不可能的。
服装规范上也不能出错,比如进士巾上的金花不可歪斜,宴席中也不许中途擅自取下。
和其他进士打招呼不可直呼其名,要称“同年”,接受祝贺是需躬身行礼,不可倨傲等等,一场宴会下来宋致远愣是没吃饱,倒是灌了一肚子酒水。
琼林宴后,宋致远穿朝服跟着状元到午门前谢主隆恩。
然后就是最受期待的修牌坊,不过这只针对他们一鼎三甲之人,可以题名立碑在国子监,永久保留与日月同辉。
如夫子说的一样,作为探花的宋致远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属于七品官,榜眼严之恒同他一样,状元高在卢则是授予六品官修撰,三人虽同属翰林院,但并非一起工作,而且名义上状元高在卢还算是他们上司。
状元凭借自己的修撰身份可以多次在皇上大臣面前露脸,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而他们榜眼探花则需要通过实物积累争取晋升。
不过宋致远倒是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他自觉自己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就像以前他的梦想就是当个山长,如今能留在翰林院当一个七品编修那还是相当满足的。
授官之后,几人开始正式请假回乡,这是列年来进士的正常流程,翰林院掌院学士痛快的给批了,有了这个文书,不管是官道、官船,一路上过多少关卡都是一路畅通不收钱的,而且还非常受人尊敬。
文书下来后,宋家梁家孟家准备动身,这次周庄跟在宋致远身边一起回建台省,对于夫子一开始把周庄放在自己身边,宋致远很不理解,直到有一日在街上遇到惊蹄马,周庄飞身过去把马蹄下的孩童抱走后,宋致远才明白夫子的用心。
周庄待在他身边也好,以后万一外派了也安全。
因大多数的进士们家乡路途遥远,朝廷索性给这批新科进士都批了半年的假,听着半年的假期好像很多,但是宋致远这一来一回在路上的日子就得花费整整四个月,最后在家里只能待短短两个月。
但即便如此,能回家探亲总是最美好的。
一行人坐马车到了惠城,然后在惠城码头登船,往建台省进发。
上船之后,宋致远发现自己探花的待遇,比之前举人的待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果然跨越阶级了以后就是不一样。
在宋致远带着家人还在船上飘荡时,他金榜题名一甲第三名探花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整个建台省。
此时建台省张知县接到这一消息,瞬间吓得瘫软在地,一旁的师爷赶忙上前扶起张知县道:“大人,先别慌,探花郎还没回来,我们还有时间补救。”
闻言慌乱的张知县像是抓住什么救命稻草,紧紧抓住自己师爷的衣袖道:“你有办法?什么办法?这宋致远如今中了探花,和我虽是平级,但是他才十七岁就已经在翰林院,以后.....以后最少也是个大理寺少卿,我我我....。”
师爷也急了一脑门汗,他和知县大人可是一杆上的蚂蚁,要是出事谁也跑不掉,最要命的是,很多事情还是他亲自下的手。
“大人大人,还有解决得办法,我们押刘家那小子亲自去赔礼道歉,在多赔些银钱,姜家人气消了,那宋致远肯定不会在继续深究,大家同场为官,总要留些情面的。”
张知县闻言,立马开口道:“对对,师爷这事你亲自去办。”
“好。”
而迟几天的接到消息的尚州府沈家,本来还在为儿子(孙子)进了二甲而高兴,结果知道沈钱找的女婿居然中了一甲探花,甚至直接授予翰林院编修这一职位,一家人具是沉默,其中蒋氏和杜氏更是气的牙痒痒。
尤其是蒋氏,嫉妒的眼里都快冒火,以前没成婚时她就讨厌赵氏,明明是个商户人家,还天天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她蒋氏虽是庶女,但是她爹可是个五品官,所以在得知赵氏欲与沈家结亲,她便私底下先接触刚当上知县的沈令和。
而沈令和其实心里也是嫌弃赵氏商户身份,和她打的火热,结果因为沈家二老的坚持,沈令和还是娶了赵氏,不过她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她怀了沈令和的孩子。
赵氏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通过她“不小心”留在沈令和身上的破绽,赵氏很快便知道了沈令和外边有人,和沈令和闹起了矛盾,被冷落的沈令转头就跟她甜蜜起来,甚至后面沈令和还有休了赵氏之意。
但这可不行,她虽讨厌赵氏,但是她不讨厌钱啊,她爹虽是五品官,但是钱都被他爹的正妻握在手里,他们这些庶女一个月只有三两银子,三两银子够干嘛?还不够那赵氏一盘糕点钱。
所以她想要赵氏的嫁妆,听沈令和说,赵氏嫁给他可是整整带了三千两银钱以及不少铺面田产,这么多银子为什么就不能变成她的呢!
为了这么多银子变成她的,蒋氏宁愿未婚先孕偷偷生下孩子,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那赵氏居然也怀孕了,还诞下一子,甚至沈令和来她这也慢慢变少了,这可不行,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可不能就这么跑了。
可还没等她动手,赵氏的身子因为生子伤了元气慢慢不行了,真是老天都帮她啊,后面她顺利的嫁进沈家,做了当家主母,沈家的一切都是她的。
虽然她讨厌赵氏生的小崽子,但是想到嫁妆还在小崽子手里,便每天好吃好喝待他,甚至把自个儿子都记在赵氏的的名下,只为让儿子以后能正大光明的得到赵氏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