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榜是大事,他得赶紧去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夫子。
于是宋致远拉起还在看喜报傻笑的沈月月赶往周府,周夫子和周夫人此时正在正厅里喝茶,谈论着今日发榜之事,下一秒宋致远便拉着沈月月出现在门口。
看小弟子笑的这么开心,猜到什么的周夫子笑着捋着胡须走到宋致远的身前,使劲的拍了拍弟子的肩膀,面色潮红语气欢快道:“不错不错,看样子应该是考上了。”
宋致远猛的点点头,笑道:“夫子,我考了第五名。”
“嚯,好好好,比为师想的还要好。”周夫子惊喜道,过了一会接着道:“这次会试,一共录取了三百零三名贡士,你能排到第五,我真是没想到,接下来的殿试不会排名,只会按照你们考的成绩分成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一甲共有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一百人,三甲二百人,致远要是你能考上一甲,那就可以直接留在京城,入翰林院修撰编修,那可都是从六品正七品的职位,要是考上的是二甲前十名,可以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馆考核优异者可以留任编修、检讨,总之好好考,以后肯定比夫子官大,哈哈。”
宋致远咧嘴笑着,一脸认真道:“我要谢谢夫子,谢谢夫子当年收我为徒。”
“哈哈,行了还有几日就要殿试,这几日不要出去参加聚会,好好待在家里准备准备知道嘛?”之前京城可是发生过贡士喝醉了酒没去参加殿试,引得皇帝震怒的事,自己这徒儿虽成亲了,但想法还是有些单纯,做为师父适当的还是要提点一些。
“知道了夫子。”他倒不担心落榜,毕竟已经考中贡士,进士肯定是没跑了,他现在对自己就是这么有信心。
在夫子这汇报完,宋致远回到家和梁学州孟之蓝俩人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转眼便来到了殿试前一天四月十日,这一日宋致远三人开始少吃少食,参加殿试是不能上茅房的,因为会显得御前失仪,为了明日不出错,几人只敢吃个半饱。
四月十一日,参加殿试当日,宋致远几人穿上新贡士袍服冠靴早早起身,也不吃早饭,待在茅房里好一会,确定肚子里一点存货都没有,才坐上马车前往皇宫,这次除了宋二宋三在前边驾车,其他得人,几人都没让来,来了反而更紧张,不如在家里等消息。
殿试的主考官是当今圣上,所以考生们都得在皇宫内的太极大殿考试,宅院离皇宫有段距离,所以未免有什么意外发生,几人丑时出发,等看到皇宫大门口,发现那里早已停满马车。
天色漆黑,几乎没什么人下马交谈,都在马车上待着,一直等到卯时初,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跑出来两排挎着大刀的士兵,士兵们一脸严肃的站在皇宫门口,过了一会一位驮着背,长相阴柔的中年男人走出来大声道:“进。”
声音是又尖又利,正常男人是发不出这个声音的,宋致远断定此人应该是个太监。
贡士们开始排队进入,趁着排队间隙,宋致远几人赶紧找了一块无人注意的空地,再次清了一下内存,这才放心跟上队伍。
马车是不可以进皇宫的,贡士们就这么跟着前边带路的太监,一路走来,红墙黄瓦、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皇宫尽收眼底,其他贡士们也是一边走,一边欣赏皇宫的美景,毕竟大多数的贡生只能殿试的时间进入皇宫一次,以后可再也没有这个机会。
皇宫很大,到了太极大殿,天色已然大亮,他们只等了一小会,一群身穿朝服的官员大臣们也到了他们身侧排成一排,其中一个站在最前排的中年男人看见宋致远,露出一个善意的微笑,宋致远有些莫名其妙,但也回了一个微笑,笑脸迎人准没错。
终于进场的时间到了,他们在宦官的指引下进入大殿,按照会试的名次,单名东,双名西排列在大殿两侧,和王公大臣们一起迎接皇帝。
宋致远名次靠前,能听到皇帝入场的脚步声,心里激动不已但是不敢抬头,害怕触犯龙颜,在御前失仪,那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升殿,作乐鸣鞭,众人行三跪九叩礼。
“平身。”
皇帝声音低沉洪厚,听着应该是一个中年男人,想到自己居然距离皇帝只有几米的距离,宋致远的心,跳地就有些厉害,自己如今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大家站起身,待皇帝带着大臣们去另一个大殿参加早朝,他们的殿试才正式开始,殿试不用搜身,一是因为考官众多,考生齐聚大殿,一眼望去便一目了然,二是大家都已经是贡士,这个时候要是作弊那肯定是脑子有包,而且还是大包。
考官开始点名,确认好个人信息后,按照会试的名次落座,宋致远悄悄的抬头看了一眼后边的考生,心里窃喜,幸亏自己是在前排宽敞明亮,后排位置昏暗,甚至还有的考生都已经排到了大殿外。
虽说如今已经四月天,天气还算不错,但是一天都站在外边那滋味可想而知,要是万一再来个风雨,啧啧。
接下来考官又开始读考场纪律:“殿试一日为限,不准给烛火,日落前必须完成试卷内容,字数不限,但不得少于千字,考场需保持安静,不许交头接耳。”
考官朗读完,考生们才正式坐下,不久后便有考官发放试卷,宋致远仔细检查一番试卷,殿试的试卷和会试的试卷明显不一样,殿试的试卷是用白宣纸裱几层精致而成的册子,长一尺余,宽三四寸,两面一开总共有八开十六页,每页六行,上有红线直格,每行写的字数有限。
殿试的内容相对乡试来说倒是简单些,只考一道策论,这个夫子之前就有讲过,所以在家里闭关这几日,也一直在提前练习写关于时事政务这方面的题目,比如:吏治、财政、边防、河工、或礼、刑、农、工等。
但是不管什么问题,都要拍些马屁在上面,而且还不能拍的过于明显,提出的建议也不能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太过尖锐,会让阅卷的考官反感,到时候直接大笔一挥,送入三甲末等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