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金疙瘩的科举之路 > 第248 章 为荣誉而战
    一连走了十几天,终于官差们带他们来到了一处码头,码头很大,一眼望过去河面上停了数不清的船只,其中有一艘船上面写着举人号,船板上还站了不少带刀的官差,这应该就是他们要乘坐的船。

    果然等他们一行人全部聚集到码头上,带头的官差们开始帮助他们上船,至于马车,码头处有专门寄放的地方,只要给足银钱,马儿放在这里不会受委屈,甚至还会得到特别的照顾,毕竟这是进京赶考举人的马,万一其中一名举人中了进士,那照顾他马的马夫可是会受到嘉奖的。

    没有了马车一行人扛着大包小包上了船,除了他们宋家带了五个下人,梁家和孟家都是父子二人,等他们宋家的东西扛上来后,宋三牛又让宋二和宋三去给梁家和孟家搭把手。

    人群中,宋致远瞧见一位满头白发、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老人家,别看岁数大,也是一名进京赶考的举人,鹿鸣宴的时候听其他举人学子说,这名老人乡试考了第七十五名,也就是倒数第一名,还听说这位老人家乡试一共参加了十一次,才好不容易考上举人。

    他真的很想说,这么大岁数,这么远的路程,别把骨头给颠散架了,再说岁数大了,就算考上进士,也直接到了退休的年龄,还不如早些在家歇息,不过也有可能老人家本就不是奔着做官而考试,而是为了荣誉而战。

    而且大齐朝对于老年学子有特别的恩赏,最早是针对会试,后来为了体现尊老精神,又推广到乡试,只要考生满七十岁,成绩不是特别难看,都会特封为举人,最重要的是老年举人的名额不算在省份原有的举人名额里,算是朝廷额外恩赐的,这样一来,年轻的学子也不会抱怨老年学子占他们的名额。

    恩赏制度一直这么推行下去,也让很多老秀才越挫越勇,读书的劲头更强烈,也激励了天下无数读书人,让他们一直被老年举人这个好处吊着,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

    不过听周夫子说,恩赏制度的推行也导致了不少造假之风,很多岁数大的人会虚报年龄,即使知道被查出来不会有好果子吃,但是巨大的利益面前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

    后来虚报年龄的学子太多,导致恩赏标准也卷起来了,朝廷把乡试后的恩赏标准统一提高十岁,本来七十岁以上可以赏赐举人头衔,现在直接提高到了八十岁以上,导致能得到此殊荣的寥寥无几。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屑于恩赏的这份荣誉,认为这种“蹉来之食”有损自己的尊严,听说去年外省就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秀才参加乡试,即使考官多次拒绝他入考场,直接颁发举人名额给他都不行,还直言道:“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这艘举人号非常的大,船舱里的房间很宽阔,两人一间,基本的配置也很完善。待房间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后,一行人下了船,在码头两边街道的摊位上,简单的吃了一顿午饭,又买一些新鲜水果,留着船上慢慢吃。

    下午未时,举人号正式出发,天气好,船只大,一路走的非常平稳,本来还担心大家晕船,结果宋致远自己先受不住了,胃里翻江倒海个不停,酸水不断的往嗓子眼喷涌,赶忙把怀里早已准备好的橘子拿出来,把橘子扒开,用指甲掐着橘皮,对准自己的鼻子喷出橘皮里的汁水,鼻子闻入橘子汁水的一瞬间便感觉好受了一点。

    不过胃里还是翻滚的厉害,幸好船上有熬好一直备着的晕船药,宋三牛去要了一碗,宋致远此时也没时间嫌弃晕船药苦不苦了,赶忙接过来一饮而尽,很快心也不慌了,胃里也不难受了。

    船板上聚集了不少一同前往的举人,宋致远梁学州孟之蓝几人前去,一一打着招呼,同时自我介绍,大多数学子都对宋致远印象很深,毕竟有一个大佬在身后,不被注意到都难。

    举人多了不免比拼起学问来,其中一个举人笑着道:“我刚刚问了官差,我们一共要在船上待四十几天,路程遥远枯燥,不如我们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众人感兴趣问:“什么事?”

    “既然我们在船上,不如说一些跟水有关的诗句,如何?”

    “好”

    “好”

    众人欣然同意,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刚刚那个提议的学子第一个大声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说完得意的看向众人,好似自己特别厉害一样。

    旁边的学子称赞道:“好,我也来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另一个学子不服道:“你这个不行,看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切,听我这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宋致远也被众人的热情感染,上前也来了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

    他们这边斗诗热热闹闹的场景,吸引更多的学子加入进来,除了学子,就连学子的家人们仆从们也围在四周凑热闹,大家把关于水的诗句说的干干净净,甚至到了后边的学子想不出经典名句,直接自己现场赋诗一首,引得众人交口称赞。

    之前提议的那名举人再次提议道:“刚刚大家只是热场,简单的背诗而已,下面我们诗词接龙怎么样?”

    “好,我赞同。”

    “我也赞同。”

    众位学子都很赞同,提议的那名学子笑着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开始出题了,草长莺飞二月天。”

    “天.....”有的学子一时犯难。

    另一个学子见状立马笑着抢先道:“天阶夜色凉如水,水。”

    “水村山郭酒旗风,风。”

    “风…雨不动安如山,山。”

    “好好,让我也来一个,山随平野尽,尽。”

    “尽日君王看不足,足。”

    “哈哈,不错不错,继续继续。”

    大家慷慨激昂,誓要把肚子里的墨水喷个底朝天。

    “足蒸暑土气,气。”

    “气吞万里如虎,虎。”

    “......”

    “咚”

    “不好,有小孩掉河里去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