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60年代,系统暴击抽奖爽翻天 > 第272章 修路了
    李家村的群众第一次感受收割机的威力,这要在以往,需要一个星期了。

    没想到居然2天就干完了,想都不敢想,真是太厉害了!大家也是第一次知道联合收割机,第一次见识到它的威力。

    最后统计了一下100亩的产量,平均亩产478公斤,一共收获47800公斤水稻。

    这次留种1000公斤,剩下的全部兑换给公社。

    当其他大队得知李家村这次水稻亩产真的是400多公斤的时候,那是纷纷前来想要购买种子。

    老爸嫌麻烦,索性把剩下的都兑换给了公社,让刘书记头疼去吧,到时县里其他公社也肯定会去商谈种子的事。

    只因亩产真的达到了400公斤,谁不想要呢?这年代粮食就是天,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更何况是高种粮。

    而远在湘省的老袁更是激动万分,收获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老袁几乎每天都会来田里观察水稻的长势,直到收割。

    当初老袁他们种植了10亩杂交水稻,现在终于要到收割的时候了。

    1964年,8月20日,校长和老袁看着金黄的麦田,忍不住激动,他们知道亩产绝对不会少,毕竟他们常年深耕于种子研究,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农民们收割完一亩,校长赶快让人打出来,他要知道亩产究竟多少。

    直到下午4点,一亩地的亩产才统计出来,居然达到了惊人的712公斤。

    校长和老袁很是激动,700公斤啊,做梦他们都不敢想。

    现在水稻亩产才200公斤左右,700公斤什么概念,碾压!

    “老袁,这个种子不得了,我们一定要全力研究,一定要把它研究出来。”

    “校长,放心吧,我有信心,三年之内研究出来。”

    “好,我等着,到时我一定为你请功!”

    ......

    “锦秋,真的亩产400多公斤?”

    “媳妇,真的!”

    “太好了,这种子太优良了!”

    “我们决定自己留种1000公斤,剩下的全部兑给公社,到时哪个大队想要,就去找公社兑换即可。”

    “做的很好,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头疼这些事了。”

    “嗯,接下来,村里修路,你就在家里待着好了,到时肯定有点乱,灰尘也多,不宜出去走动。”

    “嗯。”

    8月27日,李家村正式开始修路。

    这次刘家坡大队来了120人,劳务报酬每天1.5,大家都很兴奋,只因工资高,给的太多了。

    小天他们开着大卡车不断地拉来沙子,水泥,还有山里搞来的石子,石灰等。

    虽然修路有点雾气狼烟,但是那句话说的对,要想富,先修路。

    李家村大队,靠近秦岭,路况不咋好,只要修好了路,那么交通便利了,做什么都方便。

    “小鱼儿,你给我过来!”大嫂对女儿斥责。

    小鱼儿委屈巴巴的回来,大嫂把小鱼儿抱起来,她小脚上的鞋子上沾了很多石灰。

    “看看,这都是什么?踩它们干嘛?”

    “你裤腿上也很多石灰,是不是想挨揍了?”

    “妈妈坏,我要三婶。”小家伙还不承认自己错误,委屈巴巴的来到苏秀荷身边。

    “三婶...”

    “小鱼儿,这是咋了?怎么还哭了?”

    “秀荷,她就是装的,你看看她鞋子,裤脚,上面都是石灰。”

    苏秀荷一看,还真是。

    “小鱼儿要乖乖的哦,不要玩那些,等以后三婶生了小宝宝,你是姐姐,要照顾好他们,不能这样,知道吗?”

    “嗯,三婶,会是妹妹吗?”

    “那若是弟弟呢?”

    “小鱼儿喜欢妹妹。”

    “呵呵,兴许都有呢。”

    “嗯?”小鱼儿迷茫了。

    ......

    9月1日,要开学了,今年萱萱,大侄子已经7岁了,可以上学了,小诗和小歌才6岁,还要再等一年。

    不过为了和小诗,小歌作伴,萱萱表示她明年再去上学,大侄子一看,也要明年再去。

    老爸也没管,反正才7岁,8岁上学也很正常。

    小诗和小歌很是感动,和萱萱,小华互相拥抱。

    “小鱼儿也要。”

    小家伙看到,觉得好玩,也要一起。

    小妹和楠楠如今已经是二年级了,小弟则是在三年级混,已经12岁了,7岁入学,上了五年,留了两级,说不定以后小妹和楠楠上初中了他还在读小学。

    虽然小妹成绩也不怎么好,但好歹中上,不用留级,考个初中还是可以的。

    四妹今年16岁了,今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正式升入高中,依旧住校。

    妥妥的学霸,李锦秋引以为傲的四妹就是这么牛逼。

    接下来要开始种植冬小麦了,李锦秋立刻想到空间里的济麦22,有1000斤种子呢。

    济麦22亩产能达到七八百公斤,这个时代,李锦秋相信亩产400公斤应该不成问题。

    一亩小麦需要种子15斤左右,这1000斤种子只能种植60多亩。

    也好,到时济麦22产的和普通小麦比一比就知道了。

    李锦秋找到老爸。

    “爸,我这有一种高产小麦种子。”

    “亩产不会低于400公斤。”

    老爸呼吸急促,又是高种粮,不得了。

    现在小麦亩产也就100公斤左右,可见产量有多低,这亩产400公斤,几乎翻了4倍,谁能不激动?

    “在哪里?”

    “明天我开车拉回来。”

    “好!”

    第二天李锦秋开着解放牌卡车出去,拉回来1000斤济麦22种子。

    当然大队部又是很多老人等待着,这小秋神了,现有亩产400公斤水稻种子,又有亩产400公斤小麦种子。

    当看到济麦22种子时,很多老人都很激动,只因上次水稻种子李锦秋没说大话,这次也不会例外。

    想想都激动,种了一辈子粮食做梦都希望粮食高产,现在一年之内见到两次高产种子,老人们老泪纵横,这要是在前几年,该能养活多少人啊。

    当然这次济麦22又成为大家饭后谈资的话题了。

    苏秀荷虽然惊讶于小男人的厉害,但是想到小男人在小日子,伦敦的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大杀四方,豪取巨额资金时,就觉得没什么了。

    要知道她的男人可是收入上亿的人,这点种子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