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小妹和睿睿的最多,两人都采摘了5斤,当晚老妈特地烧了一桌子好菜,来表扬小家伙们。
“奶奶,红烧肉真好吃!”
“慢点吃,多着呢。”看到孩子们都想着去挣钱,老妈很是欣慰。
傍晚,李锦秋一家子坐在门口闲聊。
“锦秋哥,今年还收不收黄鳝,泥鳅了?”这时大年走过来问。
“收啊,你们尽管搞,到时拿到我家来就行,每人每天限20斤吧。
至于每天能搞多少,看你们本事了。”
“真的吗?这样一来就是20斤了。”大年兴奋极了。
“是的,20斤。”
“好嘞!”大年兴奋的跑走了。
“怎么样,大年,锦秋哥还收吗?”
“铁蛋,黑娃,锦秋哥刚才说了,今年继续收!你们尽管去逮吧,今年加倍,每天限购20斤,黄鳝和泥鳅一共20斤。”
“太好了!去年锦秋哥不在,我们都没赚到这笔钱,今年我要每天都逮20斤。”
“哎呀,不和你们说了,我去通知其他人。”大年说完赶紧走了。
去年李锦秋去了小日子,差不多半年,大年他们没有地方卖,就没逮,今年找到机会,要大干一场!
白天采摘金银花,晚上逮黄鳝,泥鳅,不要太爽,这一天下来不得十几块啊,想想都刺激!
李锦秋想着,明天去厂里和大表哥他们说说,从明天开始,正式收购黄鳝,泥鳅,也算是给他们一项额外的收入吧。
5月2日,小妹他们继续出去采摘金银花,这次李锦秋没有跟着。
李锦秋来到厂里,通知了大表哥,二表哥他们,今天开始收购黄鳝泥鳅,还是前年的价格,黄鳝四毛一斤,泥鳅两毛五一斤。
两人听到后,很是高兴,赚外快的机会来了。
接着李锦秋开车来到机械厂里,半路上兑换了1头大野猪,1000斤粮食。
“小秋,你这又给我惊喜了,这大野猪肥!”
“小刘,过来帮忙称一下。”
“好的,科长。”
“科长,我想问下,咱厂里今年还收不收黄鳝和泥鳅了。”
“收啊!”
“价格呢?”
“还是和当初一样,怎样?”
“可以。”
不一会,小刘他们就把大野猪称好了,一共320斤。
“小秋,猪肉的话,一斤9毛怎样?”
“可以啊,现在猪肉价格8毛一斤,野猪肉这年头比猪肉贵一些。”
“好的,野猪一共288元,玉米8分一斤,1000斤玉米一共80块,加在一起共368元。”
“好的。”
李锦秋从财务领完钱,就回去了。
回到家,就看到大队有人来家里卖金银花。
“栋叔,你可真快啊,有多少?”
“昨天和今天上午的一共12斤。”
“可以,你厉害!”
大哥今天休息,在帮着记账。
大哥如今进厂快3年了,工资已经涨到42元了,深得钟师傅的信任,把他当弟子培养。
有时李锦秋在想,要不要让大哥回来?如今大队产业有点多呢。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等他去香江,再让大哥回来吧。
还是让大哥继续在机械厂干吧,这年头能进国营厂那是不得了,在哪都倍有面。
这一段时间,其他大队基本都出去找金银花了,很是热闹。
10天后,已经有不少人来李锦秋家里交货了。
“刘家坡大队,刘顺,191斤,一共95.5元。”
“曹围子大队,曹建民,208斤,一共104元。”
“刘家屯大队,刘东,180斤,一共90元。”
“周庄大队,周大山,220斤,一共110元。”
......
老爸在那里称重,秀荷负责记账,这对于她来说手到擒来,简直小儿科。
大家钱拿到手,就立刻兴冲冲的数起来,不是不相信,是要数钱的感觉。
这10天,一家老小辛苦采摘,总算有了收获。
看着他们高兴地在那里数钱,李锦秋很是欣慰。
系统大大这次真的做了件大好事呢,每个月不说多,挣个200块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随着采摘的时间越来多,金银花肯定会被采摘一空的,到7月份估计就没多少了,甚至有些人要进秦岭采摘了。
但现在还是有不少的,大家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挎着篮子去采摘金银花,都是钱呐,谁不想多挣?
对于李家村的孩子们来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又可以逮黄鳝和泥鳅卖了,还是20斤,如果一天能逮20斤,都是黄鳝,就可以卖8块钱呢。
一个月下来起码能有两百多收入了呢。
这对于小孩子诱惑力太大了,于是晚上纷纷行动,下笼子,用手电筒照,去夹。
总之能想到的办法,都去干,甚至很多大人帮忙逮。
李锦秋也不管,只要能逮到算你本事,他只管收。
三天过去,大年他们高兴地提着袋子来到李锦秋家。
“锦秋哥,这是我们三天抓的。”
李锦秋看了一下,发现每个人的袋子都不少,估计都差不多。
“都是60斤?”
“是的呢,还都是黄鳝,泥鳅暂时养家里了。”
“行啊,那就把黄鳝都倒进桶里吧。”
“等着哈,一个一个来。”
“大年,你的是60斤黄鳝,一共24元,拿好!”
“好嘞!”大年高兴地接过钱,两张大黑十格外醒目,大年咧着嘴笑呵呵。
“大年哥,让开一下,到我了。”
“铁蛋,你急什么?”
“你光顾着数钱,你当然不急了,我还想数钱呢。”
接下来李锦秋一个个把账目记好,孩子们领到钱后,非常开心,这是他们3天的成果,非常自豪!
看着手里的票子,都很开心,还能逮好几个月呢,等下还能去采摘金银花,又是一项收入呢。
李锦秋看到远去的孩子们,心里再想,都是半大孩子,上学不咋的,逮鱼摸虾真行!
“请问,同志,是你收购金银花吗?”一个满是穿着补丁,佝偻着身子的老奶奶问。
旁边还站着一个衣服洗的发白的女孩,大概也就十五六岁,很是拘谨,担忧,手一直搓着衣角。
“奶奶,我们收购,五毛一斤,您有多少?”
“太好了!我和孙女摘了60斤,都要吗?”
“都要,我给您记一下。”
“不称一下吗?”
“不称,我相信您老。”
“好!”
“给,这是30元,您拿好!”
老人家颤颤巍巍的接过钱,好似不相信似的,女孩也是呼吸急促,不敢相信,居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