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60年代,系统暴击抽奖爽翻天 > 第185章 筹备李家村-村晚
    一顿饭吃的是热闹极了,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就连小鱼儿都是站在大哥的腿上,双手抓着熊排骨,欢快的啃着,小腿还使劲摇晃着,这个氛围她可太喜欢了。

    晚上李锦秋查看了这段时间声望值,又增加了5万多,都是村民的贡献,虽然少了点,但也不错了,现在空间已经有615万多声望值了。

    转眼时间来到12月底,明天就是元旦了,即将迎来1963年。

    李锦秋想着快过年了,到时工厂里要发奖金,最主要分红要发了,那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到时大家肯定高兴,大队今年将是一个喜气的新年。

    要不然搞个村晚,让大家高兴一下?

    “好像可以哎,就这么办!”

    但是,忽然他又想到一个问题,节目哪里来?

    指望村民肯定不行,得请外援。

    好像洛宁县就有一个剧团,58年曾改为文工团,到了今年又恢复为剧团了。

    李锦秋想着明天去市里,找张书记,联系一下这个剧团。

    63年除夕在1月24日,还有20多天就要过年了。

    明天还得和老爸他们商量一下,估计剧团演出费用也不高,对李家村来说小意思啦。

    早上,李锦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爸听。

    “村晚?那是啥?”

    “就是表演节目,让大家乐呵乐呵。”

    “可是我们都不会啊?”

    “我想到一个法子,请剧团,咱们洛阳市就有一个剧团,在洛宁县。”

    “得要不少钱吧?”

    “不贵的,咱们村如今的状况,还在乎这几个钱嘛?过年了,让大家喜庆喜庆,很多人从来都没看过表演,也可以圆他们一个梦。”

    “行吧,你去办吧,我不懂。”

    “好嘞,回头你和李会计他们说说。”

    “我知道了。”

    李锦秋开车来到市委。

    门卫认识李锦秋这个全省明星人物。

    “我找张书记。”

    “等下,我打个电话。”

    张书记听李锦秋找,微愣,这小子来干嘛,但是李锦秋不是一般人,于是让门卫让他进来。

    李锦秋顺着门卫说的,来到二楼,看到一个书记办公室牌子,就敲了一下门。

    “进来。”

    “张书记。”

    “李锦秋同志,你今天来所谓何事?”

    “我有个请求,希望书记帮个小忙。”

    “哦?说说看。”于是李锦秋就把他的想法说了一下。

    “好事啊,你们大队今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是该请个剧团庆祝一下。”

    “我会和他们团长说的,明天让他们团长去你们大队,具体你们商量一下。”

    “太感谢书记你了!”

    “不用,只要你们搞好你们大队的辣条厂,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一定!”

    “对了,听说,你们大队又搞了一个养鸡场?”

    “是的,还处于小规模阶段,目前蛋鸡已经开始产蛋了,明年准备扩大养殖。”

    “好啊!”

    “国家就需要你这样有知识有头脑的年轻人,你们今年带动了你们县,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我会向省委给你们请功的。”

    “那就多谢书记了!”

    “那书记,没事,我先走了。”

    “行,我等下和他们团长说一下。”

    李锦秋走出市委,高兴的甩了一下拳头。

    “搞定!”

    有段时间没去机械厂了,不如拉点货去吧?

    想了一下,还是拉了2头大野猪和500斤土豆。

    又进账一千元左右,李锦秋美滋滋的回到大队。

    来到家里,李锦秋招呼几个小家伙。

    萱萱,小华,小诗,小歌,4个小家伙站在一起好奇的看着李锦秋。

    “到时如果让你们在台上唱歌给大家听,怕不怕?”

    “不怕!”大侄子张口就来。

    “萱萱也不怕!”

    倒是小诗和小歌姐妹俩有点怕,不说话。

    “小歌,你不是说长大要当歌唱家吗?这可是一个好的锻炼哦。”

    “还有小诗,你要给妹妹做好榜样哦。”

    “那,那小诗不怕。”

    “小歌,也不怕了。”

    “很好,到时我教你们两首歌,你们要记住,到台上不能忘词哦。”

    “好的,二舅,小歌会努力的。”

    “表哥,我也是,嘻嘻。”

    “去玩吧,我去辣条厂。”

    来到辣条厂,正好老爸和修阳大爷在办公室。

    “爸,大爷,搞定了,张书记会帮我们联系剧团。”

    “你去市委了?还能见到张书记?”老爸惊讶。

    “是呀,怎么说我也是全省挂的上号的人物,怎么也得见见是不?”

    “你啊,的确很出名,别骄傲!”

    “那不能!”

    “对了,小秋,你觉得今年村里分红我们要发多少?”

    “小川一木的钱县里打来多少?”李锦秋问。

    “60万。”

    “公社县里也没少给吧?”李锦秋问。

    “据林书记说,县里给了20万呢。”

    “挺舍得啊。”

    光德纳和小川一木的15万订单,67.5万美元就有166万呢,县里留一半了都。

    “那可不,咱们县就指着咱们辣条厂呢,自然绕不开公社。”

    “这一年来一共采购了2.65万袋面粉,光德纳后面的5万订单和小川一木的10万订单就消耗1.5万袋。”

    “现在面粉价格降了不少,一袋100斤,0.22元一斤,花费58万.”

    一年来各个供销社共下订单11万5000箱,2.9元一箱,入账33.35万元。

    “上交公社一半多,还剩15万。”

    “厂里电费,食堂吃的花费差不多1万出头。”

    “之前公社剩的20多万,大队通电用去将近5万,还剩21万。”

    一共有21万加60万加15万,共96万。

    减去面粉58万,电费,食堂花费1万,还剩下37万左右。

    员工们工资发了大概4万左右。

    这样一来只剩下33万了。

    “明年辣条厂还要采购一批设备,我计划生产干脆面和锅巴,这个需要十几万。”

    “大队也要留作一部分备用。”

    “不如发给大家10万分红?”

    “是不是太多了,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三百左右呢,一家都一两千呢。”

    “挣钱不就是为了村民嘛?有钱了干嘛不发?”

    “修阳大爷,你认为呢?”

    “听你的,咱们订单一直都有,还怕没钱嘛?”

    “对了,小秋,养鸡场那边呢?”修阳大爷说。

    “那边今年没挣钱,还得等一段时间。”

    “厂里奖金你想怎么发?”

    “每人60吧,你们觉得呢?”

    “是不是太高了?”老爸说。

    “不高啦,平均一个月才5块呢。”

    “行吧,听你的。”

    “养鸡场那边要发奖金吗?”

    “发一点吧,每人20,不能让大家心里不得劲不是?”

    “行。”

    “具体账目,你们去二姐那里看吧,我先回去了。”

    “行,我和叔去一下会计室。”

    李锦秋回去一直在思索村晚的事,明天得详细和洛宁县兴华剧团团长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