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李贲举旗反叛,自立为王。
其实,
从本质上来说,是大乾王朝衰败造成的。
这些年以来,大乾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不仅大量的白银赔偿给了西方列强,同时内部也是各自混战,民不聊生。
宁王李牧,蜀王李闯,汉王李贲,闽王李罡等等,都是野心勃勃之辈。
当大乾王朝的内部混乱不堪时,一旦受到外部的刺激,就像干草,一点即着。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
汉王李贲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举旗反叛,他也没有想过要建立‘楚国’。
但是当看到大乾王朝不断的征税,不断的衰败。
他终于忍不住了!
尤其是看到宁王李牧的西北军,揭竿而起的时候。
汉王李贲开始铤而走险,打算搏一次。
一旦成功,他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搏出一个未来。
说简单一点,大乾王朝的皇位,还是很吸引人的!
谁踏马都想当皇帝!
藩王和皇帝之间,虽然都是姓李,但是拥有的权势却完全不同。
一念之差,造成的结果完全不同。
不过说实话,汉王李贲能够坐拥五十万大军,成为大乾王朝叛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这一切,并非侥幸!
他的性格坚韧,骁勇善战,懂得用人等等,与他今天取得的战绩,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汉王李贲成为皇帝李铮的眼中刺,绝非偶然。
比起其他各地的藩王,汉王李贲的信念极其坚定,目标明确。
哪怕在襄阳府,他与宁王李牧大战一场,差点兵败的时候,他也从来都没有屈服。
另外,
他能吃苦,与麾下的将军们同甘共苦,从未显得高人一等。
最重要的是,他不贪图荣华富贵,也不会陷入女人的温柔乡,他甚至没有什么其他的嗜好,不喜欢享乐。
他是各地藩王中,生活最简朴的一个。
这也是为何汉王李贲麾下的所有将领,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一同打天下,毫无怨言。
由此可见。
汉王李贲绝对不是什么草包,而是能力极强的藩王,不容小视。
——
望远镜中,
陈杰看到汉王李贲麾下的叛军,以‘回’字型军阵驻扎。
在一处大帐前,耸立着一面金黄色的战旗。
迎风飘摇的战旗上面,一个巨大的字——楚!
此时,
可以看到一个人,骑在一匹战马上。
他头上戴着一顶毡帽,腰间是一把金色战刀,威风凛凛。
战马是千里良驹,身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盔甲。
虽然距离太远,无法看清楚此人的样貌。
但是,
从他的装束,以及腰间的金色战刀,几乎都不用猜,就能知道对方的身份。
汉王李贲!
没错,
这位骑在高头大马背上的中年人,就是汉王李贲。
陈杰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微微皱了皱眉。
汉王李贲的形象,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差,甚至与皇帝李铮的神态,竟然有些相似之处。
两人虽然拥有血缘关系,但都已经不知道相隔多少代了。
没想到竟然从样貌和神态上,两人竟然有相似之处。
不得不说,血脉遗传的确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说实话,
陈杰对汉王李贲并没有什么厌恶的感觉。
虽然他从山东青州出兵,来到汉中地区,想要平定叛乱。
但是由始至终,他并没有想杀掉汉王李贲。
之所以西门堂出兵攻打汉王李贲的叛军,一方面是想要震慑大乾王朝的内部叛乱。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杰想要在汉中地区,占领一席之地,为西门堂以后的发展,留下一个空间。
当然,
当知道汉王李贲竟然与东洋人勾结,陈杰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汉王李贲麾下的叛军,必须要除掉!
一旦让东洋人渗透的太厉害,对大乾王朝来说,后患无穷。
其实,
陈杰倒是希望汉王李贲能够在襄阳府,与宁王李牧死磕。
因为他想要建立‘楚国’,就必须要占领襄阳和武昌府这两个战略要地。
可是,
汉王李贲在襄阳与宁王李牧大战一场后,兵败往东,竟然想要攻打金陵。
要知道,
在陈杰的心里面,金陵可是属于西门堂的地盘。
虽然西门堂暂时还没有将苏南全部拿下,可是金陵这个地方,绝对不可能让汉王李贲占领。
既然如此,陈杰只好将汉王李贲麾下的叛军给灭了。
咸宁府的地理位置,并非像武昌府一样庞大。
这里没有天险可守,在城墙的正前方,一马平川。
城墙看上去非常简单,甚至只是将咸宁府围起来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没有城墙可守。
在四周,有几座塔楼。
与天津大沽口要塞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卫城,只有一条护城河。
现在刚好是多雨的季节,护城河的河水高涨。
在护城河的两旁,建造了不少防御工事。
陈杰刚占领咸宁府的时候,这里的防御工事,其实很简陋。
张大同率军出城迎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咸宁府的防御并不好。
一旦遭遇火炮的袭击,很容易被打崩。
不过,
随着西门堂驻守咸宁府之后,陈杰安排了百姓和俘虏,将护城河加宽了。
同时,
在城门的正前方,连续增加了三道防御工事,挖了五道防线的战壕。
并且,
在咸宁府周围的主要通道上,以‘Z’字型,扎了很多扎马,防止骑兵的冲锋。
战壕的两侧,埋下了不少地雷。
只要叛军发起冲锋,将被五道防线阻挡。
现在驻扎在咸宁府中的军队,只有西门堂之前的一万精锐部队,以及辎重部队的五千人。
郭封,林睿,蒙英等人的军队,已经被陈杰安排从风波亭出发,前往咸宁府二十里之外的一处山谷驻扎。
他给大乾兵部几位将领的说法,是让他们率军在外围埋伏,一旦开战后,可以进行外围包抄。
到时候,
只要大乾兵部的军队,抄了叛军的后路,就可以来一个‘一锅端’!
这样的安排,让郭封等人欣喜若狂,求之不得。
当然,
陈杰目的很简单,就是将他们都支开,避免西门堂在守城的时候,受到干扰。
如果让他们一同守城,不仅到时候无法给西门堂提供帮助,甚至很可能添乱。
由始至终,
陈杰都没有想过依靠大乾兵部的人马,也没有指望这些人能够挡住汉王李贲的叛军进攻。
阿蛮率领的两万大军,陈杰已经让他们驻扎在咸宁府的两翼,随时准备合围。
这一次汉王李贲来势汹汹,几乎将自己麾下的精锐部队,全部出动。
另外还带来了五十门刚到的东洋重炮,其中更是有一万精锐重甲骑兵。
加上董川和孙忠的残部有两万人左右。
一共超过了二十万人,其中还不包括充当炮灰的五万府兵。
从汉王李贲摆出的阵仗,可以看出,他是打算与西门堂进行一场大决战。
他似乎也明白目前的处境。
如果不将西门堂干趴下,他就没办法北上,也无法进攻金陵。
在襄阳一带,西北宁王李牧的大军,虎视眈眈。
李贲没得选择,唯有决一死战,才有一线生机。
因为他知道西门堂的火炮非常强,所以特意从东洋人的手中,弄来了一批重炮。
一旦遭遇了西门堂的炮袭。
那么,
汉王李贲麾下的重炮,将与西门堂的火炮进行对轰。
咸宁府外围防御工事的左翼,陈杰安排了许小刀的特战团第二大队,配置了三百门迫击炮和二十把重机枪。
右翼则是刘二狗的特战团第一大队,与许小刀麾下同样的火力配置。
阿蛮的主力部队,在外围五公里的距离埋伏,随时接应。
同时,
陈杰派出了特战团的侦察连,在咸宁府外围八公里处刺探军情。
一旦发现叛军驻地出动了重甲骑兵偷袭的话,侦察兵将发射信号枪。
陈杰站在咸宁府最高的瞭望塔上,负责战局总指挥,调遣兵力。
随着火力配置到位,一切准备就绪。
只等着汉王李贲的大军出动,就可以开打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汉王李贲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先士卒,喜欢亲自带头冲锋在第一线。
不过,
这一次他似乎感受到危机,竟然没有骑着战马冲锋。
像现在这样站在大后方,指挥军队作战,让他有点不习惯。
没办法,
自从进入了热武器时代后,他不敢继续带头冲锋了。
子弹和火炮的威力太强,武功的战斗力被削弱到了极限。
他抬头看着咸宁府城墙外围的五道防线,感觉这一仗,不好打!
呼——!
汉王李贲深吸一口气,抛开脑海中混乱的思绪。
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既然已经来了,自然要开战。
“第九军,出发!”
随着汉王李贲的一声令下。
叛军第九军的轻步兵一万人,朝着咸宁府发起了冲锋。
虽然汉王李贲昨晚,找董川和孙忠两人,详细了解了一些西门堂的战术。
他清楚西门堂的火炮非常恐怖,对此不敢有任何掉以轻心的想法。
不过,
他毕竟没有经历过铺天盖地的‘炮袭’。
所以,
这一次派出第九军的目的,实际上是试探一下西门堂的战斗力。
反正第九军只是府兵招募后的杂役,相当于是叛军的炮灰军团。
就算在西门堂的炮击之下,全部被灭了,也不会让他麾下的军队受到重创。
为了保证第九军能够冲锋,他特意安排了两千人跟随在后面,以重机枪压阵督战。
如有后退,格杀勿论!
汉王李贲的命令下达后,第九军的一万大军,开始往咸宁府发起冲锋。
“杀啊——!”
率先开路的不是重甲骑兵,而是轻骑兵。
虽然第九军都是从各地招募的府兵,跟着汉王李贲征战了不少地方。
但是,
他们都清楚一点,如果没有经历过血战的洗礼,很难得到汉王李贲的器重。
这段时间,他们虽然没有与西门堂有过交战。
但孙忠和董川的大军,被西门堂打的落花流水,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董川麾下的残军,昨晚都在讲西门堂的火炮是何等恐怖,搞得大家都有点害怕西门堂的重火力。
热武器兴起的时间不久,都是西洋联军和东洋人带来的改变。
虽然汉王李贲麾下的军队,接触热武器战斗的时间并不久。
但是,
对于火炮,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尤其是西洋人的火炮,在大乾王朝的土地上,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由于这几年来,汉王李贲大肆购买了很多西洋火炮和火枪。
他们与宁王李牧麾下的军队,打过很多次仗。
另外,
他们也见识过东洋人的火炮。
叛军第九军的兵马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装备非常差。
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摸过火枪,更不要说火炮。
所以,
当听到命令,让他们对着咸宁府发起冲锋的时候,他们内心充满了畏惧。
但是身后两千督军,架起了重机枪后。
第九军的兵马,不得不硬起头皮往咸宁府发起冲锋。
轰轰——轰轰——!
当他们出发,刚走了一公里左右的距离。
进入了七公里的120mm迫击炮的进攻范围后,西门堂的火炮开始发射。
第一轮火炮打击,拉开序幕。
尽管陈杰在望远镜中,已经发现了汉王李贲的坐标位置。
但是,
相隔八公里的距离,哪怕望远镜都很难看得清楚。
此时依靠定位,偏差非常大。
以汉王李贲的危机第六感,想要使用增程炮干掉对方,很难形成精准打击。
狙击枪就更不用说,哪怕巴雷特狙击步枪,子弹也无法达到八公里的距离。
更何况,
汉王李贲虽然骑在战马的背上,但他身边可是防御工事。
一排盾甲护卫,一直围在他左右。
迫击炮是以抛物线落点进行轰炸,虽然爆炸的威力很强。
但是,
炮弹袭击的速度非常慢,危机第六感稍微强一点,能够轻松的避开。
因此,陈杰放弃了‘斩首行动’。
一旦斩首失败,汉王李贲受到惊吓,很可能退兵。
到时候想要追杀叛军,对于西门堂来说,难度太大了。
所以,
陈杰一直等到叛军的第九军出发,进入了120mm口径迫击炮时,才命令第一轮炮击。
第九军的冲锋是试探。
西门堂的120mm口径迫击炮,也是试探。
炮兵营的超强火力是60mm口径迫击炮,虽然射程短,但是方便携带,机动性强。
120mm口径迫击炮,一直都不是西门堂炮兵营的主流。
或许是没有经历过被炮弹袭击的经验。
叛军的第九军的行军很密集,没有分散开。
因此第一轮炮击,120mm炮弹落地后,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从爆炸力来说,120mm口径的炮弹,杀伤半径是25米,比60mm口径的炮弹,威力大的多。
轰轰——轰轰——!
第一轮炮击过后,叛军第九军内的士兵倒下一大片。
很多士兵都来不及惨叫,就被炸得身首异处。
炮弹中的铅丸,更是让很多叛军士兵受伤。
一时间,周围传出凄惨的嚎叫。
不过炮弹的数量并不算多,造成的杀伤力,相比较于60mm口径的迫击炮全火力覆盖,差距甚远。
这一轮炮袭,给汉王李贲麾下的叛军,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20mm口径的迫击炮,轰炸的距离一下子超过七公里距离。
如此远距离的轰炸,在这个时代来说,是非常恐怖的。
汉王李贲好不容易才从东洋人手中弄到了五十门最先进的东洋重炮。
但是从炮袭的距离来说。
东洋重炮在西门堂120mm口径的迫击炮面前,没有任何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