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98章 崇祯:什么?你要朕御驾亲征?
    片刻之后,崇祯满眼复杂地看向了朱慈烺:

    “说说吧,你想怎么办?”

    朱慈烺喝了一杯酒,缓缓说道:

    “这些官员和将领中,有一半应该是被迫或者无辜的,所以就不杀他们了,至于另一半,儿臣要全部杀掉。”

    崇祯听到这话,狠狠地说道:

    “什么一半不一半的,全部杀掉不就好了?宁可错杀一人,也不放过一个!”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的眼神中尽是杀意,很明显他是真的被气到了。

    如果真是一般的贪污受贿,他忍忍也就过去了。

    但这次涉及到的可是私通建奴!

    一想到这些家伙一直再和八大皇商联合起来给建奴输送粮草、铁器、茶叶、食盐甚至是情报。

    崇祯就气的不行!

    朱慈烺没有理会崇祯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无论如何,宣府总兵王承胤和宣府巡抚郭之琮都不能留了,儿臣已经和薛国观还有李邦华商量好了。”

    “让史可法担任宣府巡抚,让秦良玉担任宣府总兵。”

    崇祯听到这两个名字,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对这两人都有印象,是难得的忠臣良将。

    特别是秦良玉!

    之前秦良玉奉旨勤王的时候,他还曾为秦良玉写了几首诗,尽是赞美之词。

    在他看来,秦良玉比那些勋贵们可要忠心多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无奈地说道:

    “你做得不错。”

    就目前朱慈烺的所作所为,他就算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解决宣府那边的问题,因为还需要一位镇得住所有人的大人物去宣府走一趟,确保宣府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出什么乱子。”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贵,而且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要能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崇祯听到这话,有些诧异地看了朱慈烺一眼,疑惑地问道:

    “等等,你要去宣府?”

    朱慈烺一时间只觉得无语。

    拜托!

    我明明说的是你好吗?这怎么就扯到我身上了?

    随即,朱慈烺开口道:

    “这个人不是儿臣,而是父皇你!”

    我?

    崇祯更加疑惑了,但下一秒,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满脸惊恐地说道:

    “等等……逆子,你是想要朕御驾亲征?”

    “不行!不行!这件事情这绝对不行!”

    崇祯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都是抗拒。

    因为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他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反应,一时间只觉得心中好笑。

    崇祯这是在北京呆的时间太长了,连北京都不敢出去了!

    随即,他又解释道:

    “父皇你想多了,只是让你过去震慑一下那些人罢了,这跟御驾亲征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宣府可是咱们大明自家的地盘,怎么可能打起来?”

    “说实话,要不是儿臣太年少,儿臣自个就去了!”

    “可惜,年幼的太子是不足以服众的。”

    崇祯听到这话,整个人突然又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发现朱慈烺说的没错,宣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真要追究的话,整个宣府的官兵都会被牵扯进去。

    那些人可不是好对付的,到时候万一狗急跳墙,蛊惑所有的士兵造反,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叛变。

    而宣府一旦叛变,大明的京城可就危险了,毕竟宣府距离大明京城也就四百来里的路程。

    想明白了这一点,崇祯重新坐回桌上,然后又喝了一杯酒,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看向朱慈烺说道:

    “逆子!你想要朕跟你去一趟宣府也不是不行,但是你难道就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吗?”

    “你需要朕跟着你一起去震慑所有人,那你就不能再给朕下药了。”

    “毕竟一个病殃殃的皇帝可是没什么震慑力的。”

    “可你要是不下药的话,难道你就不怕朕把你造反的事情告诉其他人吗?”

    崇祯说着,目光锐利的看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

    “父皇请放心,儿臣当然考虑过这种事情,而且也做好了相应的后手。”

    崇祯听到这话,只觉得心里不妙,追问道:

    “什么后手?”

    朱慈烺眉毛一挑,语气颇为坚定的说道:

    “只要父皇你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人,那么儿臣就会在第一时间裹挟着你逃往辽东。”

    “然后直接跟建奴决一死战!”

    “到时候要么你我父子二人击败建奴,复我大明山河,要么你我父子二人死在建奴手里,成就一段美名。”

    “这样也算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了!”

    “反正无论如何,儿臣都是不可能让你再当皇帝的,因为你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这逆子还真是不给他留一点活路啊!

    他要是敢拆穿这逆子造反的事情,这逆子就要直接带他去辽东送死!

    好好好!

    他还是真拿这个逆子没办法了!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妥协了。

    他恨很地说道:

    “罢了,就依你吧!何时出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

    “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一下,就后天吧,到时候儿臣来接你。”

    崇祯这次没有再拒绝。

    而且不知为何,当知道要去宣府的时候,他的心里居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激动。

    或许是因为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有出过北京城吧?

    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渴望着离开这个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番商议之下,朱慈烺又让崇祯写了两道圣旨,随后揣着圣旨离开了坤宁宫。

    一道圣旨立刻发往宣府,一道圣旨自己留着。

    离开坤宁宫后,朱慈烺并没有着急回去东宫,而是来到了东暖阁,然后让王承恩把崇祯元年到现在的关于蒙古的奏折全部拿了过来。

    一番细致的翻阅后,朱慈烺终于对蒙古的局势有了清晰的了解。

    早在一六三五年,也就是崇祯八年的时候,建奴对蒙古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彻底击败了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蒙古可汗林丹汗,实现了对蒙古的占有!

    或许你会疑惑,为何在建奴已经统一蒙古的情况下,张家口的贸易仍在继续?

    这岂不是在为建奴提供粮草吗?

    实则不然!

    尽管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部已名存实亡,但建奴并未真正掌控蒙古。

    那些不愿臣服于建奴的蒙古人,要么加入了明军的行列,成为了边军,要么继续在大草原上抵抗着建奴。

    张家口的贸易点,事实上是为了他们而设的!

    因为要是没有张家口的话,这些蒙古人就获取不到粮食、茶叶和食盐,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去劫掠大明、或者去投靠建奴了。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朝廷还是保留了张家口。

    而这也就给了八大皇商可乘之机,他们借口将粮食卖给蒙古人,转而卖给了建奴。

    宣府的总兵和巡抚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但因为收了好处,所以一直也只当看不见。

    朱慈烺依稀记得,现今的蒙古大汗应是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简称额哲。

    在历史上,他臣服了建奴。

    但他的弟弟孛儿只斤·阿布鼐(同音:奈)却与他截然不同。

    阿布鼐在额哲去世后继承了汗位,并在康熙时期发动了叛乱,虽然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了,但足以说明阿布鼐并不愿意被建奴统治。

    朱慈烺心中暗自思量,若能设法将其拉拢至己方阵营,必将引发建奴大乱!

    从而彻底打乱后金的计划!

    尽管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能打乱建奴的计划,即便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直至深夜,朱慈烺这才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随后返回了东宫。

    次日,因为早上起得晚,朱慈烺就索性摆烂不去上朝了,只让王承恩随意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毕竟他还小,想必那些文武百官们也不会过太在乎。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薛国观和李邦华便匆匆赶了过来。

    朱慈烺连脸都来不及洗,只简单擦拭了一下便接见了他们。

    两人一见朱慈烺,便赶忙准备行礼。

    朱慈烺挥手示意他们免礼,随后不等他们开口便说道:

    “二位大人,昨天的事情有眉目了,昨日本宫与父皇商议过这件事情,最终决定本宫亲自前往宣府。”

    “在此期间,国家大事就要靠你们了。”

    薛国观和李邦华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紧。

    事实上早在今天早上朱慈烺未能上朝之时,他们便已预感到了不妙。

    这会儿听到这话,更是如坠冰窖。

    薛国观连忙劝阻道:

    “太子殿下,不可啊!宣府乃边境重地,鱼龙混杂,您怎能轻易前往呢?”

    李邦华也附和道:

    “太子殿下,请您三思,朝廷完全可以派遣别的勋贵去做这件事情,不一定非要您亲自前往。”

    朱慈烺看着两人焦急的神色,心中不禁暗自好笑。

    只是说自己去这两人就这么大的反应,要是告诉他们崇祯也去,这两人不得急死啊?

    但他仍正色道:

    “二位应该也知道这件事情关乎到大明的安危,所以本宫必须去。”

    “而且本官有办法压得住那些边军,这点你们不用担心!”

    “至于本宫的安全,也请你们放心,因为本宫有秦良玉的三万白杆兵随行。”

    “除此之外还要再带上五六千人马随行,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见朱慈烺如此坚决,薛国观和李邦华也只好不再多言了。

    和朝廷里的其他大臣不同,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太子爷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十三四的孩子。

    他的谋略和手段,甚至不比他们这些老家伙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