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千禧:从钓鱼开始发家致富 > 第549章 收购钓箱?
    东西收拾好,随后便开始先去找地方吃饭。

    车里其实还有两个馒头,但这会让还能扛饿就不吃那玩意儿,噎得慌。

    一路往市区开去,想了想,特意绕到面条馆那边看了一下。

    果然关门了,上面贴了两个封条,不少人指指点点的,都比较奇怪。

    生意这么好的面条馆,居然被查封了,他家的卤鹅可是一绝。

    秦大河蛋疼的看了一眼,什么破店,瞎几把添加调味料,草。

    搞得他现在心里还惦记着烧鹅呢。

    索性直接去边上找了家老广本地饭馆吃饭,两广人民极为好吃,能开的下去的本地饭馆就没有差的,这点秦大河心里十分清楚。

    他上辈子来深圳和老广打交道也挺多的,挣了钱不舍得穿不舍得用,大夏天的空调都舍不得开,但在嘴上从来都没亏待过自己。

    十五块的牛仔裤跟人砍价半天,几百上千块的石斑鱼说买就买。

    “伙计,你家有什么特色菜?”进门刚坐下他就喊上了,早上到现在六七个小时没吃,饿得要死。

    “这位先生,生猛活食仲意吔?我们的头牌三吱一定食啦,真系好食到唔得了。”

    秦大河闻言有些头疼,不怕广佬说方言,就怕他们普通话和本地话掺杂着一起说。

    “算了,给我切一份烧鹅掌,一份白灼菜心,再上半只白切鸡。”他挥了挥手打发了伙计。

    三吱这菜别说他个外地人了,本地吃的都不多,刚生下来的小老鼠蘸着料汁吃,还在嘴里吱吱叫,想着都有些恶心。

    白切鸡和鹅掌是最先上来的,又要了一碗米饭,鸡肉吃着是真嫩啊。

    最里面的肉微微见红,仅有骨头上面贴着点红色血丝,火候刚刚好。

    哪怕鸡胸肉吃着都不觉得柴,入嘴反而能吃到汁水。

    每次来广东吃饭,他都十分佩服粤菜厨师的手艺,等婆娘来了一定要好好尝尝。

    因为距离面馆比较近的原因,老板和伙计们还在聊着人家关门的事儿,作为同行,肯定是打听过的,知道封店的原因。

    “害人不清。”有人听到原因也在骂,周边人几乎都吃过他家的烧鹅。

    “我说卤鹅怎么卖不动呢,扑该仔。”厨师的骂声都从厨房穿了出来。

    “臭Hi死老豆死全家!”

    “老板,你家的应该没放吧。”秦大河一边啃着鸭掌一边问道,他也就吃了两次,还没上瘾呢。

    五十多岁的老板顿时涨红了脸,直接开始赌咒发誓,“冇啦,骗你天打五雷轰。”

    “这家确实没放,查封的那家面馆烧鹅味道都不一样。”边上有个阿叔说了句公道话。

    广佬本身对食材的敏感度很高,以前是没察觉到,现在反应过来很容易辨认的。

    看到他吃鹅掌吃的这么香,老板还让人送了一份鹅翅膀过来。

    多了一份鹅翅膀,秦大河饭都顾不上吃,怼着烧鹅一顿炫。

    虽然没有面条馆那一家香,但也有独到之处。

    就连菜心都是挑选过的,主打的就是脆嫩。

    价格也贵,付账的时候,一道大荤菜都没点收了他一百多。

    吃饱喝足,先回家把鳗鱼给了舅母,晚上又能吃一顿。

    回去睡了个午觉之后,傍晚,秦大河开车来到最大的渔具店,也就是他买两根远投竿的地方。

    这里消费一万就是会员,他第一天过来就发了会员名片的。

    得知他要找这里能管事的谈谈,伙计自然没敢怠慢。

    能花好几万买鱼竿的,就没有简单人,哪怕经理遇到了都气的很。

    刚坐下喝了一杯茶水,就看到一个三十多岁,十分精干的男人走了过来。

    “你好,秦先生,我是渔具店的经理,陈伟华,这是我的名片。”

    “气了,我是大河渔具的老板,秦大河。”

    递过名片,双方自我介绍了一番后,开始坐下谈话。

    “秦先生很年轻啊。”对方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大河渔具我知道,前段时间西河的渔具店还售卖过你们的饵料,就是价格太贵了。”

    越往南运费越贵,走快递也是如此,鲢鳙饵料一包十六块的散批发价,送到这里成本差不多要二十二块钱样子,起码卖三十块的价格才能勉强赚钱。

    “还是离的远,零散发货成本高了,如果大宗运货就不一样了。”他笑着说了一句,同时拿出软中华递过去一根,自己也点上深吸一口。

    大宗运货找那些专业跑长途的,一趟拉个几十吨过来慢慢卖,运输成本会降低很多。

    “不知道秦老板这次过来是?”

    “呵呵,过来自然是寻求合作的。”说着,他把脚下的箱子拿了出来摆到桌子上。

    “陈经理可以看一下,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钓箱,具有保温、收纳、拖拽、伸缩卡扣.”如同一个销售一般,秦大河开始仔细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作为刚花销了三万的会员户,对方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这时候都得面带微笑的听着他介绍。

    “钓箱在矶钓上面的优势很大,西涌那边的很多钓友都已经找我订货,第一批差不多明天就能到。”

    本来陈经理准备听完就委婉的拒绝了,作为黎氏集团旗下的渔具店,根本不缺供应商。

    但是这个钓箱他看完之后,越来越觉得是个好东西,便拿过去仔细看了一下。

    里面线组、路亚钳各种东西都在里面,秦大河上午用完冲洗过了,还有淡淡的鱼腥味。

    作为渔具店的经理,肯定是了解海钓的,知道这么一个能收纳、能给鱼获保鲜的东西确实实用,固定在礁石上面就能坐下来。

    “不知道秦先生有没有兴趣谈一下?”

    “谈什么?”

    “这样的,我们有自己的箱包厂,不知道您的钓箱能不能卖给我们,包括外观专利和具体制作方法,价格我会和上面申请,不会低于十万块。”

    “.”

    他还准备用先货后款的方式在这边寄卖,打开市场呢

    这特么还谈个鸡毛,张嘴就要自己卖图纸。

    “那算了,不卖。”说罢,他直接把钓箱一合。

    “秦先生,一切可以谈嘛。”经理刚想上前拦着,秦大河直伸手挡住。“还想强买?”

    “自然不会强买,要不您把这个样品留下?”

    “呵呵,以后有机会合作吧。”他摇了摇头,直接拎着钓箱上车。

    陈经理脸上阴晴不定,他一看就看中了钓箱的商业价值,要是能自己能拿下,肯定是大功一件。

    居然不卖,那就别怪他不讲究了,直接找人做样品就是。

    另一边,上了车之后,秦大河直接拨了个电话给大舅,让公司法务部准备帮自己申请专利。

    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同步申请,那个叼毛渔具店经理很可能有想法了,国内现在对专利的保护可是说不尽人意,还是提早布局为好。

    而且钓箱的原始版本国内早就有了,也没什么技术难度,只要解决了保温和伸缩支撑就能生产。

    想了想,又把铝合金船的图纸也发了过去,这玩意能严丝合缝的形成一个一米二的箱子,图纸价值甚至比钓箱还高呢。

    至于其他的诸如鲢鳙饵料就没弄了,饵料不是药物,不用公开配方就能售卖,人家搞个一模一样的你也没办法。

    钓箱的专利,包括饵盘、鱼竿支架等等各种配件,一股脑把图纸丢了过去。

    有些被提前申请了也没事,有枣没枣先打两竿,不就是花钱嘛。

    大舅那边表示明天让人去申请,国际专利去港岛那边办理快得很。

    作为董事长,这点小忙甚至都不用秦大河花钱的,顺带就办了。

    大河渔具的估值也出来了,一千七百五十万,还特意问他要不要把这些专利也会加上去,能多估一百万。

    秦大河直接让传真给岛国的富士,专利握在自己手上多好,授权生产就是了。

    估值不是一个数字,需要专业的机构给出评估标准,这也是拖到现在才出报告的原因。

    背景调查、市场报告都是参考依据,最后出具报告的机构还得为这份估值负责。

    一份评估报告,秦大河花了将近三万块,还是大舅帮自己打了折的份上。

    正常一份估值报告起码十万,会计事务所可是和律师事务所收费一样黑的存在。

    若是没有大舅的帮忙,他甚至接触不到这些圈子,莽撞的上门大概率要被宰一刀。

    这些事儿他心里也记着,以后多给大舅指一些值钱的投资策略就行了。

    接下来互联网2.0、3.0直到移动互联网,大把的投资机会,脑子里的存货根本用不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