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摄像头对饵料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原来都是靠经验,玉米、蚯蚓、面团子滴麻油,什么钓到鱼就掺一点儿,形成一个个不一样的野钓配方。
各种饵料秘方几乎都是这么来的。
随后渔具公司开始从这些配方里面拆解有效成分,通过临水表现来筛选。
湖北的渔具行业领先也是这个道理,钓鱼佬多,能帮他们试验饵料的人手和地方就多。
秘方多,可拆解的成分也多。
加上广阔的钓鱼消费市场,这才孕育出大量的渔具品牌。
秦大河靠着先知先觉,拿着成熟配方抢先制作了几款饵料,赚钱也是应该的。
特别是鲢鳙饵料的发展,鲢鳙佬是消费力最强的一批,钓具需求旺盛的很。
但接下来大河渔具想要持续做大,在渔具行业占据一定份额,饵料的迭代需要一直进行下去。
水下摄像头是很关键的一环,湖北那边的渔具公司有没有他不清楚,但大河渔具肯定要配备这些东西的。
以自家的百亩大混养为基础,通过水下摄像头,不断试验各种饵料成分对鱼儿的影响。
甚至等以后有钱了,还会在各个省份进行实验,在不同地域售卖不同的版本。
而且水下摄像头也能赚钱的,普通人肯定消费不起,但钓鱼佬从来都不缺有钱人,总能卖一点出去。
出门野钓,多带几个水下摄像头,然后多点打窝,哪个窝子进鱼就钓哪里,简直不要太爽。
就像金牛湖那边守巨青,有水下摄像头效率要高很多的。
带着小柳上了船,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秦大河先拉响发动机去喂螃蟹。
“高材生,帮忙一起干点活,我开到哪你撒到哪就行。”他笑呵呵说道。
“行,这是喂鱼吧?”小柳还有点好奇,他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也没呆过农村。
“喂螃蟹,撒岸边一米的位置就行。”
也不指望鱼赚钱,但螃蟹的利润还是很高的,今年收个一千斤螃蟹就是十来万了。
沿着大湖边缘一路过去,到徐村的时候还发现一个地笼,骂骂嘞嘞的给拽上来了。
大湖水质清澈,这种大太阳天,能见度起码两三米,地笼根本藏不住。
平时只要不是太忙,他每天都会巡塘的,居然还有人想着搞他的货。
“玛的,给老子螃蟹都网上来了。”才一两多,也没法吃,直接丢回去了。
“养鱼也挺有意思的。”小柳笑呵呵的说道。
“还行,只要冬天不下网就舒坦。”
五爷喝酒的时候也说过,渔民最苦的时候就是年关下网,那时候鱼值钱,卖的也快。
冬天四五点就得去起网,回来手都冻的伸不直,收了网又得往街上卖,杀鱼可不轻松。
一个地笼也就倒出来一些小杂鱼,昂几、白条都有,全部扔船舱里了,回去喂两只小猫。
大堤一边找到三个地笼,不知道哪个叼毛想着搞点小鱼吃,杂鱼都凑了一盘,晚上正好加餐。
地笼他也不气的笑纳,买一个都要十几块。
把喂螃蟹的事儿忙完,两人这才开始试验水下摄像头。
直接把船停到最深的地方,这里是人工改底的地方,他和二虎轮流开挖机挖了许久,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我这是鲢鳙饵料,撒下去之后,从高水层到水底都会有鱼聚集。”
这次不是钓鱼,是聚鱼看看摄像头的效果,所以不用讲究醒饵。
用水拌好之后直接从船边抛下去,然后用海竿的编织线绑着摄像头送下去,数据线肯定够长的,做的时候小柳预留了十几米。
“这线不会断吧?做一个挺费功夫的。”小柳看着这么细的线有点担心。
“策,两百斤的大鱼都钓上来了,区区摄像头怕个毛。”
“我跟你讲,当初钓到青鱼可是全程录像的,还上了不少电视新闻和报纸呢。”
说到钓的大青鱼,秦大河又开始眉飞色舞起来,还把钱包里的照片给人看。
“厉害的。”
照片上大青鱼还是很震撼的,并排躺着比人都高。
“哈哈,为了钓这条鱼,我们七个人守了一个礼拜呢。”秦大河嘚瑟了一句,开始放线。
正常来说,除非觅食的时候,大鱼肯定聚集在最深的这一片。
一些黑坑限竿长就是这个原因,搞点坑中坑,钓友长度不够只能望鱼兴叹。
哪怕实数放鱼,也不怕被钓空了。
两米的位置,摄像头看的还是很清楚的,不过此时鲢鳙饵料吸引来的只有小杂鱼,还得等等。
秦大河索性在左右都开始撒,四周的水都开始形成白色的雾化。
两人兴致勃勃的盯着电脑画面,里面能明显看到几条小白鲢来了。
紧接着就是花鲢,估计是这个天气太热的原因,花鲢的水层明显低于白鲢。
鱼儿都不大,从笔记本上面看,顶多四五斤重。
“怎么样?”
“还行。”饵料还在继续撒,吸引更多的鱼过来。
大湖里面鲢鳙密度还是可以的,本身就有六千尾,几个兄弟出去搞到小鱼崽子一般都送过来。
他自己和那些钓鱼佬一起玩的时候,结束了也会花钱收四大家鱼的小鱼。
“再往下不就行了?”看到秦大河又开始撒玉米,小柳有点纳闷。
“等会的,最底层的鱼还没聚呢。”
突然间,一条七八斤的白鲢闯了进来,画面中甚至开始攻击其他鱼。
“草,我塘里还有这么大的白鲢啊。”
“这不是好事儿。”
“白鲢性格凶猛,春秋两季喜欢吃小鱼的,还好只有一条。”他搞泥鳅窝子都钓到过白鲢,这玩意食性很牛逼的。
掠食性鱼类体型不能超过大部队,不然会形成巨无霸。
估计是天赋异禀的白鲢,自己放的鲢鳙最大才三斤多,短时间内长了四五斤也很厉害了。
“看的还挺清楚。”小柳看到画面心满意足。
“确实厉害,再往下了啊。”鲢鳙窝子聚鲢鳙效果不一定好,但聚鲤鱼、鲫鱼却是一绝。
随着海竿不断放线,画面开始阴暗,到了最底层之后只能看到模糊的景象。
水草、淤泥、还有河蚌,很大的一个,这个倒是能看出来轮廓。
“画面不太行啊?”他皱着眉头。
“我来调试参数,应该能弄好。”小柳那边当即忙活起来。
光线不断变化着,不一会儿就清晰起来,此时正好一条十来斤的青鱼路过。
能看到鱼的轮廓,青鱼在吸食玉米,应该是他在疤爷那里收回来的。
“就按这个参数来调?”
“能不能根据不同水深和光线自动调整?”
后世的水下摄像头他也用过,价格上千的已经能看的很清晰了。
“配备自动白平衡的摄像头只能进口,国产的核心零部件也是去国外买的。”他无奈的说道,“这样价格估计要上万。”
“那想想办法,在显示器上弄点儿按钮,可以自己设置五六个档位行不行?”
“可以,要加一些其他零部件,重新编程,很麻烦,还费功夫。”
“价格提到三千五一台,这次额外给你一万块辛苦费,你做出来合格的产品就行。”
“ok!”老板加钱了一切好说。
按照五十个的订购数量,他一单赚个六七万问题不大,他自己的小作坊都得好几个月呢。
“先去其他地方试试吧,我也要收集参数。”
“先不急。”秦大河掏出香烟递了一根出去,自己也点了一支。
深吸一口香烟,他开口说道,“八米水深差不多是台钓的极限了,多等一会儿看防水怎么样吧。”
一根烟抽完,又在继续等着,这个深坑里面鱼还不少。
都是青鱼,而且还成群了,就连鳜鱼都退避三舍。
半个小时后才把摄像头拉上来,里面果然没有积水,水雾也没有。
“我做了三层防水,回头按照需求去注塑厂做外壳就行。”小柳得意的说道。
虽然现在外貌丑了一点,但防水措施可是拉满的。
“不错。”他点了点头。“正好我和一家注塑厂有合作,在沪市那边,到时候去厂里和师傅商量一下设计问题,外形好看一点。”
船只开始往岸边靠,又去把123一直到7米的参数都采集好了。
标准就按照自家鱼塘来,这玩意主要用途还是用来在自家鱼塘迭代饵料。
售卖只是顺带的,那些钓鱼佬的使用环境很难超过四米。
而且价格最少五千往上,一般钓鱼佬可消费不起。
开始加快节奏了,今天两更,我调整一下内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