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这时候听到动静就出来了,看到他带着两个奶狗遛弯都笑死了。
“这么屁大点的狗,带出来被猫欺负哦。”
“牛哥是出去偷娘们了?”秦大河看这狗子走路都腿软,估计是出了不少货哦。
“上次不是帮我把鱼竿拿回来了吗,我就每天晚上专门放它出去转转。”
“别被偷了啊,马上天冷吃狗的人就多。”秦大河有点担心。
“他蛮聪明的,从来不吃陌生人东西。”
“注意点吧。”
秦大河摇了摇头,打狗的人从来都不是靠食物下药,一个套兔子的兔弓子就搞定了。
从二虎家回来,他开始琢磨上工的事。
马上冬天了,钓大鱼肯定是别想,但上工稳定啊,一个月搞十个工都七八百了。
“儿子,过来。”老娘看到他回家立刻叫他。
秦大河缩了缩脖子,这么晚还得撸大肠,自己好像真的有点过分。
“怎么了?母亲。”
“滚尼玛的,正常说话。”老娘恨不得拿大肠把他吊树上,太遭罪了。
“往后不钓鱼吧?”
“看情况,反正不钓大鱼,偶尔下午出去看看吧。”天一冷大鱼就没法钓了,只能偶尔去搞一下大板鲫。
“那明天开始你去开车子,再想办法搞点副业。”
“我爸呢?”
“下地啊,现在地里忙呢。”
“哦哦,明天我开车。”秦大河连忙点头,老娘还是疼自己的,不让自己下地。
去地里干活比扎花厂还累,因为腰需要一直弯着,一天下来他可扛不住。
秦母也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之前还是少下地,不然把儿子腰废了以后怎么过日子?
回到屋里的秦大河又开始琢磨副业,等扎花厂熟悉了,可以收棉花哎。
他现在带一个临时工小组,多搞一段时间就熟悉了,最好能挂靠在会计或者厂长身上。
不过好像有点麻烦,这些收棉花的都是那些股东的亲戚,一般人根本插不进去。
第二天,跑完一趟车之后,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加了点油,去县里的饲料厂。
无为县这边可以说遍地都是养鸭场,鸭绒产业十分发达,所以饲料厂也多。
他找到这家饲料厂问了一下农产品收购的问题,自己有三轮车,可以跟着收收的。
“小家伙,你一个人去收粮食可不好搞。”
“没事,我兄弟多,几个人一起去就是了,主要是你们这边要不要的问题。”
“要啊,不过我们一般都是和县里的粮站那边买陈粮,其他生产计划外才会收,你留个电话,要货就打给你。”饲料厂的经理对他还算气。
而且觉得这个小伙子真有闯劲,一个人直愣愣的过来问他们厂收不收粮食。
“好的,谢谢经理。”
从这家厂子出来,秦大河心里还是挺兴奋的,没想到真的能搞到路子。
收棉花暂时搞不了,收粮食也行啊。
老爸准备收货给镇上的养殖场他一点都不看好,都是乡里乡亲的,多赚一厘都会被说贪得无厌,直接找县里的饲料厂合作多好啊。
大不了就跑远点,可以放开手搞差价啊,又不是大米这种主粮,玉米黄豆的差价还是有个几分的。
从饲料厂出来,他直接在县城吃了碗面条,下午继续去问,多搞点销路也是好的。
不过县里的消费是真贵啊,一碗大肉面收他五块,在鸠兹三块,策那。
下午往南跑,都快到襄安了,又找到一家饲料厂。
问了之后对方表示,这几天都要,收购价随着粮站波动,到时候电话联系。
他们厂里其实不喜欢和粮站打交道,条条框框太多了,就是平时采购的量大,只能去粮站。
私人敢大规模交易粮食,分分钟有人上门查你的。
秦大河这种小规模收粮食的主动上门,他们肯定是欢迎的,能补充一点是一点嘛。
这也是个思维误区,很多人没想到这一茬。
人家开饲料厂都是要赚钱的,哪里价格低又方便就去哪里,粮站那边的陈粮买过来麻烦死了,还要去备案。
一直到天黑,秦大河这才往家赶,今天烧了两箱油,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总共问了两家饲料厂,两家养殖场,都把他电话留下了,还有一家当场就表示会收。
销路打开,以后赚钱就轻松喽。
他是准备在农村扎根,但不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挣点倒货的钱还是可以的。
回到家里都七点了,夫妻俩有点担心就一直等着,等他回来才松了口气。
“今天去哪了?把车子开出去一天,以后出门记得打招呼啊。”老娘拍了他一巴掌,晚上还特意烧的大肠,结果菜冷了儿子都没回来。
“先吃饭,饿死了。”秦大河火急火燎的催着。
“我找到了收玉米、大豆的销路,爸,你过来咱俩合计一下。”
秦父闻言略微惊讶,儿子这么能干的?
饭菜热好,他吃着红烧大肠腰子配米饭,简直香的放不下筷子,要是有酒就更好了。
“我去县里跑了一天,人家都把我电话留下了,这几天就有一家要货呢。”
“真的?价格怎么说?”老男人惊喜了一下,意外之财哦。
“跟粮站的新粮价格一起波动,不过玉米要高五分,大豆一毛钱。”
“策,这个好,我们能两头吃啊。”
收粮食的时候,价格都是按照粮站那边再减一些,对外解释就是运费。
实际上除去三轮车的柴油,大家起码要搞点钱才愿意出车。
收粮食可不是去了再回来这么简单,要仔细检查粮食的品相以及有没有夹带石头,有些人就喜欢干这些事。
粮食还好一些,单价低,棉花三块几毛钱一斤,有些人往里面加石头呢,放在袋子中间,很多人都中过招。
而且还要自己搬货、装车,收粮食真的是挣辛苦钱了。
“儿砸,让你爸带你跑几天,你一个人估计搞不来。”
“我知道,还没做过这种买卖呢,肯定要爸带着。”秦大河丝毫不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优势。
还是更恶一些老爸出面,帮自己把路子趟熟了才好。
“那你接下来还钓鱼吗?”
“看情况吧,人家又不是天天要货,得等消息的。”
“行吧,能搞点钱总是好的。”
夫妻俩心里都有一种想法,儿子是彻底成熟了,今天能自己出去把路子蹚出来,就比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强。
吃完饭,秦大河开始调制鲫鱼饵料。
冬天没事的时候,钓大板鲫还是可以搞的,就是冷。
这时候,老娘喊了他一句。
“阿宝,你电话。”
“来了。”
秦大河过去一听,才知道是扎花厂那边的电话,要他后天带人去去扎花厂上工。
他满口答应,上工可不能耽误,他一天八十块钱呢。
收货可以让爸妈去,老娘身体跟牛一样,帮老爸忙还是可以的。
至于田里的事,拢共就那么点地,回头加个班就干完了。
回去继续调制鲫鱼料,也就是后世以腥味为主的商品饵。
主料是玉米面、虾粉、蚯蚓粉和糯米粉,糯米粉是增粘的,又加了点磨碎的味精和盐。
这玩意就和做饭一样,得鱼喜欢吃才行。
味型确定好之后,再加拉丝粉和雪花粉,雪花粉要磨碎,让饵料膨胀,拉丝粉主要是让饵料拉出一小坨松散的饵料出来,而不是搓饵。
纯粹的小黄面撮饵其实也能钓鱼,但效果嘛,只能说差强人意。
等饵料吸水完成,他试了一下拉饵的效果,不行。
再加拉丝粉,来回调整了好几遍,才做出一个雾化合格的鲫鱼饵料。
闻着味道很冲,鲫鱼应该是喜欢的。
不过现在还没法用,等给二虎他们多实验一下,争取做出一款有吸引力的饵料。
眼看着时间都八点多了,他伸了个懒腰,又是充实的一天哦。
第二天一早,秦大河继续去跑车,这可不能停,家里现在赚钱的主力都在三轮车上面了。
哪怕生意再差,一天都能搞个三十来块,生意好一天七八十块呢。
第二趟回来还顺便买了个喇叭,这是秦父特意要求的。
“爸,是不是要放个喇叭喊,怎么录?”
“就喊收玉米、收大豆,声音调最大,吐字清楚一点。”
“好,嘿嘿,不知道今天能赚多少钱?”
“第一天干,不亏本就行,咱俩争取把路子搞出来。”
第一站直奔凤凰桥那边,从陈湾下去,陈湾是上千人的大村子,这边的人种植的比较杂。
不像他们村子,清一色的棉花,只有少部分的田地种一些玉米自己家吃。
“收玉米嘞、收大豆子!”
“收玉米嘞、收大豆子!”
大喇叭的声音一直循环着,电流声音很大,但能听出来什么意思。
有些人伸头看了一下,知道是收货的三轮车就回去了。
沿着村子一直跑,这边土路又颠簸,震的两人腰椎都受不了。
“停一下,这边是陈湾老早的场基,还有小卖部,在这里喊就行。”老男人有点受不了。
再这样癫下去,他又得贴膏药了。
“哦。”秦大河连忙停下,熄火。
他也受不了了,原来收货这么辛苦啊,还没开张就累个半死。
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玉米和米糠怎么收。
早上已经和厂里联系过了,今天玉米的价格是五毛二,但米糠不知道收不收。
秦大河拿着手机开始询问,那边得知之后表示米糠也要,一毛四的价格。
他撇了撇嘴,一毛四的价格他要收多少才够运费,少了人家肯定不卖,喂鸡喂鸭都比卖了划算。
一斤赚一分钱的话,一千斤才十块,三轮车顶天就运个三四千斤,搞个毛啊。
“大姐,我们收只收玉米和大豆子,玉米五毛哩。”老男人怕儿子第一次收货搞砸了,主动和对方攀谈。
饲料厂收是五毛二加五分钱,他们要把运费减去,开价五毛算很公道了。
“不收米糠啊。”中年妇女明显有点失望,随即开口:“我这儿600斤玉米,你们把车子开过来收了吧。”
既然种玉米,肯定是知道行情的,大姐也是个干脆人,懒得去磨一分半分了,反正就六百斤。
老男人点点头,让秦大河在这边等着人,他去收货。
“我俩一起,不知道这些道道以后我怎么收啊?”
老男人想了想,确实是这样,儿子得跟着一起去才行。
而且称货也得两个人,大勾秤要两个人抬着才行。
去了地方,父子俩在主人的指挥下,把杂物房的十袋子玉米搬了出来。
秦父不辞辛苦的一袋又一袋检查,用抽检粮食的取样杆插进去,然后查看玉米干不干。
正常来说,肯定是晒干的,晒不干容易发霉,就是农村路滑,得防一手才行。
而且每袋玉米都要颠很多下,再捏底部,看有没有夹带石头。
最后才是称重,父子俩把大勾秤扛起来,一袋又一袋的过秤。
接着用笔记下重量,让主人家确认无误。
“635斤,大姐,总共317块五毛,我第一次收货,按三百二算,你看哈照?”
“中,就按这个价格来。”大姐一听很满意。
把钱付了,父子俩开始装车,一袋六十多斤,要装瓷实了,今天争取把车子装满。
把这边忙完都花了二十多分钟,那边又有人找过来了。
这家玉米、大豆都有,而且卖粮食的大姐太能墨迹了。
“粮站都五毛三、五毛四了,你们才五毛收,准备一车赚几千啊。”女人的声音很大,把周围人都吸引过来了。
“大姐,你这话讲滴就不合适了吧,做生意你情我愿,不卖就算了。”
“今天粮站的价格是五毛二,我们一斤赚两分,装满了才三千斤,能赚几个钱。”秦父毫不示弱的讲了回去。
对方女人撸起袖子,又是上前一步。
“你说五毛二就五毛二,再给我加一分钱就行。”
“那不行,你不卖就算了。”
“一分钱又不会受穷,我们老实种地的都被你们害死了。”女人又准备往前踏步,准备让老男人难堪了。
“滚滚滚,不打听一下我秦大是什么人,敢跟我耍泼。”老男人拿着秤竿丝毫不让。
再往前他就揍人了,大不了去大队部一趟,就不信这个村子不讲理。
真不讲理,以后收货的都不会来了。
“儿子,开车,我们换个村子,什么叼东西。”看着对方没有继续往前,老男人说了一句就把东西收好。
心里也十分不满,要不是法治社会,刚刚早就一棍子下去了,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