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当王通离开上郡时,董卓派杨定担任上郡太守并接手王通的军队,让王通只带五千人马回长安。那时候,王通就已经布下了后手。

    而在这次诛董的计划定下来之后,王通便立即让人送信给牛金和荀攸,让他们掐准“时间点”,夺回上郡的控制权,并派兵入关中来接应自己。

    这个“时间点”很重要。

    太早起事会让董卓怀疑自己,太慢起事则会影响到后续的计划。

    “回禀将军。”

    高顺道:“尚未接到上郡传来的消息。”

    王通皱了皱眉头,正想要派人去上郡打探情况,却见远处有一队人马正纵马奔驰而来。

    人数不多,仅有两三百骑的样子。

    不过,却人人骑着高头大马,而且马速极快。那马蹄飞舞,扬起的灰尘,飞上几十米的天空。

    “戒备!”

    身边的典韦低吼了一句,亲兵们纷纷拔出刀来,将王通围在中间,摆出战斗阵形,全神戒备起来。

    很快,那支骑兵便来到了数十米外。

    当先一人,长得异常高大魁梧,骑一匹高大的河曲马,手持一把虎头长枪,杀气腾腾,威风凛凛。

    正是王通在上郡所救的那名奴隶汉子……韦卫!

    ……

    到了近前,韦卫便翻身下马,“扑通”一声拜倒在地,大声叫道:“末将韦卫,拜见将军!”

    “快起来!”

    王通赶紧上前扶起,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说道:“甲胄在身,何须行此大礼!”

    “末将许久不见将军,甚是想念。”

    韦卫的语气有些硬咽。

    “好啦,好啦!”

    王通在韦卫的肩膀上擂了一拳,笑骂道:“别跟个娘们似的,时间紧迫,正事要紧。跟本将说说上郡的滑况吧。”

    “诺!”

    韦卫应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十天之前,牛金将军从高奴城挥军北上,晏明将军亦从龟兹城率军南下。两军在肤施城下会师。在内应的帮财下,里应外合一举破l城。

    逆贼杨定被牛金将军阵斩,杨定所部嫡系战死六百余人,其余尽皆弃械投降,肤施城又回到了咱们手中。”

    “甚好!”

    王通点了点头,一切都在计划中。

    但随即又看向韦卫身后,问道:“为何只带来了三百多人?”

    “回禀将军!”

    韦卫道:“末将是前来送信的。牛金将军亲自带了一万人马正在赶来的路上。大队人马行军比较缓慢,唯恐将军等得着急,牛金将军才让末将一人双马赶来报信。而牛金将军的后续大队人马,尚需三天才能赶到长安。”

    “很好!”

    王通笑了笑,对韦卫道:“派几人过去回报一下牛金就行了。你就留在本将身边,随本将一起去郿坞。”

    刚好此时王越也带着数百“虎贲营”将士赶了过来。

    于是,王通不再迟疑。

    高声下令:“出发!”

    随着这一声令下,五千四百多名精锐,一人双马,如狂风般席卷而出。

    蹄声震天,旌旗猎猎,万马奔腾,尘土飞扬,宛若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西疾驰而去……

    ……

    (附录图片,郿坞和长安位置地图。)

    ……

    郿坞,又称“万岁坞”,号称“汉末第一坞堡,位于后世的陕西眉县,距离长安城约250里左右。也是董卓的大本营,因董卓被封郿县侯,而建坞堡于此。

    史载:长四里宽三里,高厚七丈(汉尺,约16.17米),内盖宫室,积谷三十年;选民间美女八百实其中,金玉、珠宝、丝绸、彩帛堆积如山,董卓家属居其内。

    ……

    郿坞的守将是董卓的弟弟董旻。

    原本,董旻也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曾经跟随董卓征战西凉,立下过不少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