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这里边有误会,但太后娘娘被怒火蒙蔽了心智,一怒之下把事情做绝了,以后可是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徐嬷嬷作为太后的心腹,自然是要为太后考虑,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邓福寿是先帝身边的老人,他说出来的话,至少有六成的可信度。”
“再加上这些线索,是我的人亲自查出来,正好对上邓福寿说的话,这里面还能有什么误会?!”
此刻太后已经听不进徐嬷嬷的劝说,她紧握着手中的纸张,手背青筋暴起,那力道恨不得将纸张硬生生碾碎。
她眼神阴翳,望向御前的方向,隐约中带着几分杀气。
徐嬷嬷眼瞅着自己快劝不住太后,眼珠子一转,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太后,你冷静一些,你忘记了,前段时间你不是打算让你母家的侄女入宫吗?”
“这件事你都写信回母家,和他们说了这件事,连人选都选好了。”
“现在你若是要对陛下出手,那你之前的安排岂不是落了空,又或者等你的母家侄女进宫,让她守一辈子寡?”
听到徐嬷嬷提起自己的母家,太后心中的怒火稍微停顿了一下。
这件事确实不好办。
她已经和母家的哥哥嫂子说好,要让哪一个侄女进宫为妃,现在反悔的话,她没法和哥哥嫂子解释原因。
当年先帝爱上贵妃,一直想废了楚逸恒的太子之位,改立楚逸辰为太子,如此有恃无恐,就是因为她母家败落了。
若她的母家一直都如她刚出嫁的时候那么强盛,先帝也不敢如此步步紧逼。
她当年之所以主动劝说楚逸恒放弃太子之位,一来是因为她对先帝的爱,她不想让先帝为难,她想让先帝过得舒心一些。
二来是楚逸恒不受皇帝待见,本来就难以守住太子之位。
既如此,楚逸恒倒不如顺了先帝的心思,主动放弃太子之位,这样一来,先帝必然会对他们母子感到愧疚。
她可以借此机会,求先帝多给她母家人机会,将母家人重新提拔起来,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
可惜楚逸恒死守着太子之位,说什么都不肯退位让贤,太后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后来楚逸恒登基,她的母家也因为楚逸恒成为新帝而水涨船高。
可由于她和楚逸恒的关系不太好,她的母家人也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有的不过是表面上的荣耀而已。
因为这个,太后心里一直都觉得很对不起她的母家人。
好不容易等到楚逸恒背信弃义,打破了他对江凝霜的承诺。
江凝霜也愿意让后宫进新人,太后自然是要借此机会,帮自己的母家争取好处。
如今就差临门一脚,她难道要因为一时意气,毁了她的母家再一次崛起的希望吗?
想到这里,太后心气一散,身形一下子就佝偻下来,整个人像是被人瞬间抽去了精气神。
“太后,且不说你的母家,你也应该为你自己考虑。”
徐嬷嬷见太后冷静下来,连忙打铁趁热。
“若是陛下有什么三长两短,先帝的其他皇子,可都不是善茬,而且他们的母妃基本都还活着。”
“陛下若是死了,其他皇子肯定会争夺皇位,万一被他们成功上位——太后你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太后沉默了片刻,才沙哑着声音开口。
“你说的对。”
先帝已经死了,她对先帝再深情,为先帝付出再多,先帝也看不到。
她已经不再年轻,往后的日子,她总该为自己,为母家打算。
太后心里这么劝说自己,试图让自己理智一些。
可太后对先帝的感情很深,甚至成了一种执念。
这些理由都无法完全说服太后,让太后强压下对楚逸恒的恨意和杀意。
许久,寂静的殿内响起一道冰冷的声音,“那就做两手准备吧。”
太后的脸在殿内摇曳的烛火中忽明忽暗,莫名给人一种胆寒的错觉。
“明日哀家就去和皇帝商议,选新人入宫的事情,等哀家的母家侄女有孕,确定是男孩后······”
后面的话,太后没有说出来,但徐嬷嬷已经猜到太后的打算。
徐嬷嬷低垂着头,不敢去看太后说这些话的表情。
“下去吧。”
太后瞥了一眼徐嬷嬷,让她下去。
徐嬷嬷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次日,太后一觉醒来后,让人做了一盘点心,心里估算着时间,感觉楚逸恒差不多要下朝了,直接带着点心去找楚逸恒说正事。
楚逸恒刚刚下朝,连身上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听到林安说,太后来找他。
“母后来了?快让人进来。”
楚逸恒虽然疑惑太后为什么会来御前找他,但楚逸恒也没让太后多等,立马让人将太后请进来。
等太后进来,楚逸恒直接问道,“母后来找儿子,是有什么事情吗?”
楚逸恒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和太后之间,真的没多少母子之情。
无事不登三宝殿,太后忽然来找他,肯定是有什么目的。
意识到这一点,楚逸恒的脸色难看了一瞬。
“哀家今日吃了一道糕点,觉得还不错,正好没什么事情,就送来和皇帝一起尝尝。”
太后说着,徐嬷嬷上前,将她们带来的糕点,放在楚逸恒的身边。
楚逸恒看了一眼那盘精致的糕点,眼中有些惊讶错愕,又隐约有几分暖意。
“多谢母后。”
楚逸恒伸手拿了一块糕点吃了起来。
太后端起宫人刚上的茶,淡定的喝了一口。
御前是楚逸恒的地盘,太后即便是要对楚逸恒下手,也不会傻到直接端着一盘有毒的糕点,送到楚逸恒面前。
因此太后十分淡定的看着楚逸恒吃完一块糕点后,才说明自己的来意。
“陛下登基也有段时间了,可这后宫久不见婴啼,先帝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不说公主,皇子都有四五个。”
“皇嗣关系到皇位传承,这可是大事,既然你后宫的妃嫔都不争气,哀家想着,皇帝不如选一些新人入宫,为皇家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