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 > 第61章  童子兵
    青梅酱做成功后,极大地增强了夏芜的自信心,她和刘桂珍先后又尝试做了盐渍青梅,青梅露,又把杨老爷子珍藏的酒拿来泡了两大桶青梅酒。

    青梅酒需要放一段时间才能泡出味道,把它密封存放在不见光的地方,夏芜期待着过几个月就能喝到好喝的冰镇青梅酒。

    山上几十棵梅子树,光靠她们母女俩这样造也造不完。

    夏芜早有准备,把这几天拍的加工梅子素材剪辑出来,发了个长视频。

    《尝青——春夏之交的狂欢》

    梅子熟得造,树莓也不甘落后,青色的莓果陆续有了红色,上山干活的工人看见了,避开尖锐的刺采了一些,都说好吃。

    一开始熟得不多,夏芜采了一些尝。刘桂珍说山里头像这样的野果很多,不过个头没有夏芜种的那么大。

    夏芜当初买苗的时候,买的是培育过的树莓,味道更好,青色的莓果还能入药。

    杨老爷子摘了一些青色的果子回来炮制,打算试试入药的效果。

    青梅和树莓摘也摘不完,每天都有果子郑舒文。

    夏芜发布的视频三天播放量过六十万,她已经是个声势不小的自媒体博主了。

    有人询问青梅卖不卖,自然是要卖的,不过放在抖店不够卖,夏芜决定还是粉丝优先。

    一斤青梅六块钱,五斤起送,算上包装和快递费,这个价格比起市面上的青梅不算太贵。

    更何况夏芜卖的东西一向质量有保证,无论是品相还是口感,都比市场卖的同类品要好。

    怕有人收到青梅不会加工,夏芜还贴心地奉上制作过程。

    不过与之而来的又一个难题,山上的青梅太多了,光靠她手底下这些上了年纪的兵没法摘果,万一有个磕磕碰碰,夏芜也担不起责任。

    更别提树莓,苗矮刺多,好吃是好吃,夏芜自己摘都嫌累,更别说这些老兵。

    她辛苦半天才摘一碗树莓,用盐浸泡清水冲洗干净,确定里面没有小虫子,才拈着往嘴里扔。

    树莓吃起来酸酸甜甜,滋味甚好,个头小,吃起来毫无负担,夏芜闲着没事能吃好多。

    吃完也不影响晚上干饭。

    杨明远一放学,就跟着杨平杨安一路回来,三个小孩家都不回去,直奔夏芜家门口。

    谁叫他们的妈都在这里干活呢。

    杨明远举着一张皱的乱七八糟的卷子,看着比去年干净多了,离老远就喊着炫耀:“妈!你猜我这次考了多少分?”

    王敏苹正在称青梅,包装封箱,回头看一眼,随口道:“及格了没?”

    杨明远嘴巴撅的能挂油壶,“妈,你看不起我,我怎么可能只是及格,你再猜猜!”

    夏芜坐在长椅上看热闹,王敏苹懒得和儿子玩,不猜就是不猜,给杨明远急得乱蹿。

    另一边丘兰问她双胞胎儿女:“你们两个考试了没?”

    “考了,我这次考了班里第一,哥考第二。”

    “我就英语比杨安少了两分,不然第一就是我的了。”

    丘兰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马上就要小升初了,你俩得好好学,争取考上县里的初中。”

    他们镇上的初中虽然离家近,可教学质量不是特别好,在整个县里都是有名的混子初中。

    东华镇只有一所中学,哪怕是尖子班,也只有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考上高中,大部分考的还只是县里的二高,考上二高,又只有少的可怜的学生能考上大学。

    所以县里都说,要是连一高都考不上,就送小孩出去打工学技术吧,再读下去也是浪费钱。

    丘兰对儿女的教育抓的很紧,她心气又高,不想让儿女在镇中学耽误前途,已经打听好了,只要考出成绩,再花点钱,就能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

    杨明远还缠着他妈让她猜分呢,王敏苹不会教育孩子,大剌剌地说:“你考再好,能像人家杨平杨安那样考第一部?”

    一句话,让杨明远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瞬间蔫了。

    夏芜连忙招手,“你们三个过来,我看看你们的卷子。”

    杨明月像小狗一样跑过来,夏芜把装有树莓的碗递给他,接过他的试卷。

    “种的树莓熟了,你们三个分着吃。”

    杨平杨安也把试卷给夏芜,三个小孩站在她旁边分树莓吃,一口一个,压根停不下来。

    夏芜不算是学霸,但试卷上的题还难不倒她。

    杨明远数学考了72分,语文考了69,满分一百,都及格了,比去年进步很多。

    这个成绩应该占不了班里前几。

    夏芜很惊喜地跨道:“明远这次考的不错啊,进步这么大,说明最近有认真学,很好,这样下去,你是不是迟早都能考第一了?”

    杨明远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嘿嘿一笑,“我们班里第一语文考92,数学考98,我还差的远呢。”

    “不远不远,你想啊,满分就一百,他考92,98,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不像你,你要是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考十分,很快就追上他了,对吧?”

    杨明远被哄成金豆黑豆了,把夏芜的话当成金科玉律。

    夏芜告诉他,“不要和别人比,就和你自己比,你看试卷上的这些题,做对的你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对的,是真的会呢,还是瞎蒙的?如果是真的会,咱就反复加强记忆,如果是蒙的,你就把它掌握住,下次遇见就不会出错。做错的题更要把握起来,这叫查漏补缺。”

    “把不会的题掌握了,你会的是不是就越来越多,考的是不是就越来越好了?”

    杨安插话道:“我知道小芜姐的意思,我就有一个本子,是我专门用来记错题的,每次考完试我都把自己不太会的,或者做错的题摘抄下来,考试前看一看,这样就不怕再出错了。”

    王敏苹这时候说话了:“小远,你多听一听,多跟你安安姐学。”

    “我知道了!”

    夏芜把卷子还给杨明远,还不忘叮嘱:“没事多练练字,你看你这字写的,跟金豆扒拉出来的一样。”

    杨平杨安的卷子就美观多了,杨平虽然也是男孩,不过是村里少见的高质量男孩,爱干净,小身板就像挺拔的小树苗一样,他还爱读书,夏芜经常见他捧着借来的书读的津津有味。

    杨安虽然也爱学习,却和哥哥有些不一样,她是个坚定的唯分主义,只在分数上下功夫。

    兄妹俩性格有点反过来的意思。

    杨平杨安的卷子就没太多让夏芜发挥的空间,她以鼓励夸奖为主,也够哄俩孩子了。

    让他们仨把卷子收回书包,夏芜动了心思,笑眯眯地问:“今天周五,你们明天是不是不上学了?”

    “对啊。”

    “树莓好吃不?”

    “好吃!”

    “明远啊,你们学校有没有春游之类的活动?”

    在很多大城市里,教育条件优越,很多小孩子从幼儿园就有什么研学、春游之类的活动。

    平时上课除了语数英以外,还很注重其他科目的培养。

    但在东华镇,估计没一家学校能比上外头。

    像杨明远所在的小学,学生不到两百个,全校的老师加起来就七八个,老师不够怎么办,个个身兼数职,教完数学教语文,教完语文教体育。

    有些年纪大的老教师还要学英语,教孩子们英语。

    这样的条件,也不能要求太多了。

    春游之类的活动离杨明远他们太过遥远,毕竟一个个放学回家路上都算春游了。

    不过也不耽误仨孩子听到夏芜说的春游眼睛直冒光,他们知道春游,从作文书里,从电视机里,印象里的春游就是一大帮朋友结伴出行,带上零食饮料在野外待一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快乐啊!

    “小芜姐,你要带我们春游吗?”杨安期待地问。

    夏芜看着仨小孩期待的眼神,亳不脸红地点头:“对啊,你们要不要叫上一些朋友,明天后天一起去春游?”

    “好!我去!”杨明远激动地站起身握拳蹦跶,“春游去咯春游去咯!我姐等会也回来,她能去不?”

    “能!”

    “太好了!”

    夏芜还不忘提醒杨明远,“明远,记得找几个和你玩的好的同学来,去年我跟你说的事你没忘记吧?”

    去年杨明远偷草莓,被班里同学孤立,夏芜教他远离那些人,再结交别的朋友,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吗?

    夏芜也没忘记王月霞的小孩。王月霞在她这干活之后,又把大儿子周波送去学校了。

    周波和杨平杨安一样大,本来该读六年级,去年休学之后,五年级的课程落下很多,王月霞就想着让他秋里再去学校,再读一年五年级。

    这段时间也没浪费,她让周波插到五年级里,跟着人家先适应学校。

    虽然王月霞嫁到杨沟村来了,可仨孩子的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周海读二年级,周茹刚读一年级。

    兄妹三人和杨沟村的小孩还不熟悉,每天都是他们结伴回来。

    夏芜说要带他们去春游,本来还很拘谨的孩子们也在夏芜面前卸下防备,叽叽喳喳,快乐的就像是小鸟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夏芜才刚起床,还没吃上饭,杨明远他们就呼朋唤友来了。

    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小孩站在门口声势浩大,好奇地看着村里人摘蔬菜打包,还有人凑上前问东问西,有眼力见地帮忙。

    夏芜不敢多耽误时间,在馒头上抹一层青梅酱,配着水牛奶囫囵吞枣似地吃完,换身衣服出门迎接她的小兵。

    “你们都吃过早饭了吗?”

    “吃过了。”

    “没吃!”

    这些小孩有的背着斜挎包,有的提着塑料袋,看样子都带了些春游所需的食物和水,对春游很是期待。

    夏芜笑眯眯的,一点都看不出坏模样。

    “不管吃没吃,都进屋再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春游。”

    差点把真实意图给说出来了。

    夏芜把冰箱里库存的馒头上锅热一热,让十几个小孩在院子里待着:“接下来我需要你们配合,咱们总共有……十四个人,加上我和他,一共十六人,需要分成四组。”

    夏芜把哥哥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小孩们还有些不明所以,主要他们人员太杂了,有六年级的,有三年级的,尽管都一个学校,可互不认识,压根不好意思主动。

    没办法,夏芜只好亲自出马,把孩子们按照大小年龄高矮个分组,又让他们自荐做小组长。

    杨明月,杨平和杨安分别为三队的组长,夏芜带着哥哥还有俩六岁的小生瓜蛋子为一组,她是组长。

    馒头热透了,夏芜把馒头切成片,在每片上面均匀涂抹青梅酱,分给她的小兵们,把一个二个孩子吃的说不出来话,吃了一片还想要。

    夏芜大手一挥,“都别吃了,留着肚子我们上山吃。”

    “好哎!”

    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上山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兴高采烈地跟在夏芜身后,一个二个高兴的不像话。

    夏芜背着背篓,里面放的是她的秘密工具,沿着村里水泥路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雁荡山脚下,山上已经响起了轰隆隆的挖机声音,小男孩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还想凑过去看热闹。

    不过都被小组长给抓住了。

    夏芜带他们到梅子林,布置了今天的第一个春游任务,采青梅。

    “看到这些青梅果了吗?早晨你们吃的馒头上面抹的酱,就是用它做的,好不好吃?”

    “好吃!”

    “还想不想吃?”

    “想!”

    “好!那每个小组要学会合作,时间是半个小时,我们比赛哪个小组摘的最多,就可以享用到美味的青梅果茶,获得十块钱的奖金!”

    夏芜真把这些小娃娃给哄成翘嘴了,本来上树采他们没见过的青梅就已经很有意思了,结果还有奖励能拿,于是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要赶紧干活。

    夏芜提前交代过杨明月还有杨平杨安,让他们给小组成员分工,梅子树不算高,高个子的摘果,小个子负责运输。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个大篮子,一声令下,童子兵们就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