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 > 第36章  山里的走出去
    送完草莓快递,夏芜带着哥哥履行早起的承诺,在镇上学校对面的杂牌汉堡店一人享用一个鸡腿堡,杨弘文爱吃双皮奶,俩人蹲在路边晒着太阳吃完双皮奶和冰淇淋。

    今天太阳不错,杨老爷子又出门给人看病了,天气一冷,疾病多发,不是发烧就是感冒,他整天忙的都顾不着家。

    丘兰找上门来,问夏芜他们要不要一起去山脚挖冬笋,杨国俊带上家伙事,拉着俩孩子一起去,子母山脚下成片茂密的竹林,还有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经,前面被水库拦了一下,河水在竹林附近就没那么深,水位浅的时候还能看见河底的石头和游鱼。

    以前村里孩子多,年轻人也多,一到夏天来这里摸鱼摸钉螺的人不知有多少,还有人在下游的水库游泳。

    子母山就像是一位母亲一样,看着栖息在此处的子民安心在她怀中享用闲暇时间。

    只是随着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许多人也没那么大的精力和闲心再来这里挖冬笋。

    杨国俊和丘兰都是找笋的高手,夏芜看见被枯叶掩埋的土地,丝毫不见冬笋的踪迹,她爸把锄头反过来,扒开落叶,笃定地说:“这里有个大家伙。”

    说着,枯叶下面就真露出一个笋尖尖。

    冬笋不好挖,需要极强的眼里找寻,还要有耐心去挖,千万不能挖断,笋破损就不好吃了。

    丘兰挖的笋是要发出去卖钱的,她干的比谁都仔细,而且专门挑好的挖,竹林挺大,两伙人挖着挖着就分开了。

    杨国俊负责挖笋,夏芜和哥哥负责把笋装袋子里,挖了一下午,才挖了大半袋子。

    杨国俊擦擦累出来的汗,直起腰来喊丘兰:“平安娘,你挖多少了?”

    “该有几十斤了吧,”丘兰提了提放一旁的蛇皮袋,“要不你们先回去,我再挖会。”

    “差不多就行了,一会儿天黑了你一个人不好走,走吧,明天再挖也一样。”

    山里天黑的早,这会太阳都要落山了。

    丘兰只好提着袋子过来,一行人回到三轮车旁,回家去了。

    到了杨家,杨国俊找来秤,先给丘兰挖的笋称重,“七十三斤,不错啊。”

    丘兰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一会我挑一挑,人家买咱的东西不容易,把好的发去,那些破的小的我拿回家去。”

    “行,兰姐,这些冬笋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斤?”

    “这,我也不懂啊,小芜你懂的多,你给我出出主意,你说卖多少咱就卖多少。”

    冬笋的价格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就像在东华镇,丘兰把这些冬笋挑到集市上卖,十块钱一棵买的人都很少。

    因为这里冬笋多,卖的不止她一家,有些镇上的人还会往村里亲戚家跑,自己去挖,又要不了多少钱。

    但是在外面又是不一样的情况。丘兰把定价交给夏芜,无疑是很聪明的。

    夏芜想了想说:“昨天群里有人说超市里的冬笋25一斤,还是不怎么剥壳的,要不咱们就卖20一斤,包个运费,有回头的话,也能多挣段时间的钱,你看怎么样?”

    二十一斤!

    丘兰喜出望外,连连点头,那她这挖的七十多斤笋岂不是能卖一千多块钱啊?

    “好好好,我都听你的,冬笋山里生山里养的,咱也不能太贪心,二十一斤会不会太贵,有人买没?”

    “这你就别担心,我帮你卖。”

    “行,那我得分你点钱,你可别不要啊,不然我还真不好意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夏芜也看出来丘兰是个怎么样的人,她为了养家糊口对自己节省的很,对俩孩子也是如此,非必要不消费,听刘桂珍说,她去镇上卖菜也是,有时候几毛几块钱都计较的很。

    没想到她居然会主动提出分给夏芜点钱。

    夏芜开玩笑道:“你打算分我多少啊?”

    丘兰嘿嘿一笑,“你卖给人家的笋算20一斤,给我15就成,那五块钱给你,我就不要了。”

    “不心疼啊?”

    “那有啥心疼的,要是没你我还挣不到这个钱呢。”

    丘兰是抠,可她又不傻,桂花娘就算了,石红娘家里也挺难的,可夏芜偏偏叫住她来挣这个钱,这就是情分,她不能不领情。

    夏芜点点头,“我也不要你这么多,分我三个点就成,明天我去发草莓快递,顺便就给你发货了。”

    丘兰就在杨家把冬笋给处理了,裹着泥的外壳去了好几层,露出还算干净的笋衣,捡大的、无破损的重新称重,按照25一斤包邮,她准备了四十斤出头的冬笋。

    剥下来的笋壳给草莓堆肥用,剩下几十斤笋,丘兰自己背回家去,打算晒成笋干,留着慢慢吃。

    准备好冬笋,夏芜就在上联系白歌,也说了是找的村里人挖的,价格和运费也都谈妥,约定明天发货。

    夏芜就做了一次冬笋买卖,却叫丘兰给记心上了,她每天来干活都要问一遍快递进度,买家收到货了没,喜欢吃冬笋不。

    三天后,夏芜才收到白歌的消息,她那边收到了冬笋。

    白歌是个画家,她容貌出众,家庭小康,高中时学艺术,考上H市最好的学校,毕业后和现在的先生认识,二人婚后五年,育有一子一女,大的男孩五岁,小的三岁,在外人眼中,白歌的人生绝对算得上顺风顺水。

    她婚后就没外出工作过,丈夫赵明很能挣钱,一年几百万轻轻松松,他们在H市买了独栋别墅,白歌就在家中画画,照看两个孩子,至于生活起居,也都有保姆和育儿嫂。

    就是这样顺利的人生,白歌的情况依旧有些不好,她自产后就得了抑郁症,断断续续,看过很多心理医生都没什么效果。

    丈夫体贴忠心对她关爱有加,俩孩子如同天使一般可爱乖巧,生活充足富裕,可白歌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是披上一层透明塑料膜,她对世界的感触是那样的不真实。

    唯独在画画中,白歌才能找到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她关注夏夏,起源于对夏夏拍摄视频构图的欣赏,她能感受到拍摄者的心灵平和,那种感觉透过镜头传达过来,让看视频的人也能身临其境地享受到。

    从那以后,夏夏的每个视频她都会反复观看,还画了很多视频里的景色,再后来,夏夏卖自家种的草莓,白歌买了一次,以表达支持。

    白歌是个和世界脱钩的宅女,她基本不网购,不打扮,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郁郁寡欢,那次买了快递刚好被赵明碰见,还很意外白歌居然会从网上买东西回来。

    赵明亲自拆开快递,清洗草莓,和白歌还有两个孩子一起享用。

    草莓的味道很好,白歌也给赵明讲了夏夏的视频,她很喜欢。

    夫妻两个人很久没有这样敞开心扉交谈过,赵明不知有多开心,丝毫没有给妻子浇冷水的意思,反而鼓励道:“等我什么时候休假,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玩,你可以在那边采风画画。”

    白歌久违地露出笑容来。

    这次买冬笋,白歌也是出于好奇,她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还真没见过真正的冬笋,买回来后,有些笋上还粘着未干的新鲜泥土。

    保姆接过处理冬笋的活,偏偏白歌也想参与进来,后面连带着俩孩子也跟着一起剥笋。

    剥笋壳很解压,一层一层的,听着笋壳噼里啪啦的声音,俩孩子嬉笑着叫妈妈,白歌脸上露出清浅的笑意,也觉得十分有趣。

    “我回来了,”赵明回到家,在玄关处换鞋子,看见明亮的别墅大厅里到处都是笋壳,他一生最爱的三个人坐在地上玩闹,笑着问:“买的冬笋到了?”

    白歌笑着点头,“你回来啦,快来跟我们一起剥笋,真有意思。”

    赵明脱了外套,盘腿坐在白歌身边,幸好家里有地暖,也不怕冰着。

    “夏夏发货还挺快的嘛,这次没买草莓吗?”

    白歌喜欢吃夏夏种的草莓,家里的草莓几乎没有断过。

    “冰箱里还有呢,过两天再买。”

    “王妈,你知道冬笋怎么做吗?”

    “先生,夫人前两天就和我说了做冬笋的事,我早就准备好食材了,今天先做一个腌笃鲜,让你们尝尝味!”

    平日里因为没有白歌参与而显得空阔冷清的别墅,因为一些冬笋的到来才有了融融的暖意,王妈的手艺对得起她一个月两万的月薪,晚上做的腌笃鲜味道极好,不怎么爱吃饭的白歌都喝了两碗汤。

    更别说赵明了,他吃撑得要解开皮带,还让白歌再从网上买些回来。

    “刚好我要宴请几个户,正愁怎么讨好他们,估计他们也没尝过大山里原生态的好东西,要不你再买些回来吧?”

    关于冬笋,白歌给夏芜很好的反馈,家里人都喜欢吃,然后她想再买一千块钱的冬笋。

    夏芜汗颜,提醒她道:“冬笋虽然能放一段时间,不过最好及时吃,或者焯水晒干保存,不然味道会流失的。”

    “好的,谢谢你提醒,还能发货吗?”

    “能,你喜欢吃就好。”

    有钱不赚是傻蛋,夏芜尽到提醒的责任后,对方还是想买,那她就卖呗。

    再这么挣几次,丘兰一家今年就能过个好年了。

    夏芜见冬笋的反馈还算不错,还是决定多扩展些户,让其他人也能挣些钱,于是就问白歌要了冬笋反馈图,发到群里。

    夏夏:大山里原生态挖的冬笋,包邮25一斤,味道鲜美,我在微店挂链接,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尝试购买。

    夏芜只在微店挂链接,省得接的订单太多,忙不过来。

    她把白歌家里做的腌笃鲜,还有其他冬笋美食图发到群里,群里人又开始嗷嗷叫着,微店里冬笋的订单量也在快速增长。

    夏芜拍板决定,在村里多叫几个人,这钱自家人也能挣啊!

    紧急把好消息告诉给家里摘草莓的工人,夏芜高兴道:“杨四爷,您几位闲了要不要去挖冬笋挣点钱啊?”

    丘兰正在包草莓呢,坐直身子问道:“是不是买家给好评了?”

    前两天夏芜被她问急了,就说买家买了她的冬笋,喜欢吃说不定会带动更多人来购买冬笋,叫丘兰给记心里了。

    “是,人挺满意的,兰姐,你今天再去挖些冬笋,这次不用把壳剥下去太多,人说喜欢剥壳,除了她还有其他人也想买冬笋,这会儿都有六七十单了。”

    如今夏芜草莓订单量稳定,又多了冬笋订单,她打算和镇上的乘风快递公司再谈谈快递价格,看能不能再便宜些。

    这次上架的冬笋最低也是三斤起卖,不然买回去都不够炒一盘菜的。

    石红娘一拍大腿:“山里的冬笋也能放网上卖?”

    “能啊,咋不能,只要有人卖,就不缺人买。”

    “还有这种好事呢,那我干完活也去挖点冬笋回来,一斤多少钱呐?”

    “小芜说了,给人家包邮一斤25,跟城里的超市卖一个价,然后再给小芜三个点的提成,总不能让人免费给咱找挣钱的路子吧?”

    丘兰主动把情况给说明了,也省得夏芜不好张口。

    “那敢情好,一斤25,扣掉邮费也能挣不少呢!”

    把山里的东西挂网上卖,这样新鲜的事他们几人听都没听过,就是不缺钱花的杨四爷也愿意凑热闹,下午跟着大家一块去挖笋去。

    发草莓快递时,夏芜跟快递公司谈了,她现在每天都要发几百个快递,是镇上少有的大户,都快养活半个区域的快递员了,最终谈妥运费价格,决定把原来的八折优惠改成六折优惠,这样一来,夏芜发快递所需的邮费更少了一些。

    村民对挣钱的热忱真不能小看,几个人加起来都有两百多岁了,在山下竹林挖了一下午冬笋,最后在杨家会面。

    夏芜把电脑搬到过道里,几人就背着手,勾着头看,一边看一边还问夏芜:“要几斤啊?”

    截止到晚上六点前,微店共有七十八单订单,大多数都是三斤或五斤地买冬笋。

    夏芜一边打印订单条,一边给杨四爷他们报单子,说要几斤就给现剥,捡最好的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