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老板闻声,整个人陷入沉默,他端着茶杯无声对我扬了扬,示意我喝茶。

    我也端着浅浅的啄了一口。

    他这个生意做的不小,虽然地段比不上贵阳,但人流量不低。

    把他搞下来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在心里浅浅深想了一下如果顺利和他合作,那他这一个地儿可能就能搞定我们现在1/5的出货量。

    但他似乎对我提出来的这种模式不太认可。

    这种沉默会让人不免心慌,不过也不至于让我凌乱,商场不同人情世故场,一旦跟钱挂钩,我会比平常更冷静。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等他发言。

    “李老板这个理念我倒是第1次听。”他终于开口,我将手中的杯子放下,认真听着。

    “嗯,怎么说呢…你们处在贵阳,那边的商圈和我们这些或许存在一定的差异,我能理解李老板提出的这个理论,这种走向肯定有利于稳扎稳打,能走得更远。

    不过,还有个问题不知道李老板有没有想过?”

    “还请苟老板指导指导。”

    “是这样,产品这种东西不仅分类别,分品牌,还分大小,分高低贵贱。

    打个比方,王老板我也认识,虽然没有见过几次,但也聊过一次,大概知道他是做家具的,像他们那种材质的家具在价格上更是令人仰望,贵一点的或许一套就能够人家买一套房。

    但现在我们谈的是臭豆腐和豆腐乳,这是面向普通正常人的,当然,这种市场也比王总干的那种市场更大,人人都买得起。

    我打个比方,像贵阳周边的城市,或是贵阳市区你的一些卖点,搞这种价格统一完全没问题,是一个包围圈,大家难免会比较。

    等一旦出了贵阳,其实要求价格完全统一就有点多此一举的意思,你批发给我,我零售也好,再次批发给别人也好,大家都图利,当然这个利益是双方认可的,他拿过去也得想办法卖,这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大家对他的价格心里都有数。

    李老板的初心可能是害怕溢价,但是,你可以综合考虑一下,即便是溢价也是那三五几毛,或者一块两块,顶天了才是一块两块,你要超过这个区间根本没人买。

    那小地方的人又如何会去和厂周围地区的价格比?

    总不能为了买一袋臭豆腐专程坐车到贵阳吧?

    只要维持同一个区域售价相同,并不会影响什么。

    这是我的拙见,李老板可以参考参考。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的,还是按照你原本的意思走。”

    他这个问题叫我陷入沉思。

    实际上当时也考虑过这一面,而且越过贵阳的区域,在商品运输的成本上会跟着逐步增加,这也是一大考验。

    苟老板提出这种问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替他自己考虑。

    他有自己的卖场但也同时兼并批发。生意做得很全面,同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零售的卖的贵,但销量相对少。

    那就以批发的形式走量。

    就像他所说的,生意分大分小,吃的东西价格就得平民,不然人家也不买单。

    这价格会一级一级自控。

    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是如果要实施的话,我还得和已经准备合作的几个经销商通个风,听听他们的意见。

    避免以后某个环节出的差错,他们再来找我,轻则损失名誉信誉,重则要求我赔偿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