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蓓点了点头,拿着鱼肉就开始在菜板上剁了起来。
周安站在他旁边,两人一边忙活着手上的事儿,一边聊起天来。
“说实话,我还真没吃过用黑鱼做的鱼丸呢,在我家乡那边,都是用马鲛鱼来做鱼丸的。”
听到小贝姐这话,周安来了兴趣。
周安上一世是见过马鲛鱼的,不过是在千禧年之后了。
这是一种海鱼,特别适合用来做鱼丸。
它的肉质松软细腻,做成鱼丸后,味道非常爽滑鲜美。
在这60年代,没有啥冷链运输,因此鲜活的海鲜只有海边人民能吃到,压根运不到其他省份去。
长白山处于内陆并不沿海,因此有许多长白山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尝过海鲜是啥滋味儿。
“小蓓姐,你家乡那边有马鲛鱼啊,你们家是在海边吗?”
刘小贝笑着点了点头,眸光温柔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对啊,我老家是在大连海边的一个渔村里,那海里面可多海鱼了呢!我爷爷还有一艘小木船,每次出海都会给我弄虾爬子回来吃!”
对于童年的渔村,刘小贝是十分怀念的。
住在海边的渔村,家里还有一艘小木船。
虽然这木船划不了多远,因此捉的海货也不多,而且还得上交集体一部分。
但刘小贝依旧怀念在海边的童年,是如此惬意而快乐。
招安听着刘小贝的叙说,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呀。
大连这地方是绝对的风水宝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东临黄海西接渤海,海洋资源丰富的简直难以想象。
比起几十年后,在这60年代的大连海边,海洋资源更丰富。
因为在这个时期,渔民的捕捞的手段落后,所以捕捞的强度不大。
而且这60年代没有啥海洋污染,所以在这个时期,大海里的海洋生物那叫一个丰富!
周安羡慕的眼睛都红了,声音中也带着几分向往。
“哇塞!小贝姐你居然住在海边,这也太爽了吧!那岂不是天天都能吃海鲜,饥荒年也不怕饿肚子了!这简直是神仙日子呀!”
刘小贝听到这番话,轻笑着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赞同。
“住在海边是挺开心的,但饥荒年照样不好过,也算不上什么神仙日子了。”
周安面上露出疑惑,有些不解。
“住在海边不应该有很多海鲜吃吗?饥荒年怎么会不好过呢?”
在周安的印象中,海边的渔民和山里的农民可不一样。
山里面的农民是靠天吃饭,若是雨水不行,出现天灾,粮食颗粒无收,人就会被饿死。
而海边的渔民则不一样,大海里的海鲜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肯下力气,肯定是能弄到东西的。
若是在饥荒年月,农民必定挨饿,而渔民吃海鲜都能吃到饱。
“住在海边确实有挺多海鲜,每天退潮之后,那蚬子多的都没人要!不过饥荒时期,大家也不咋爱吃海鲜,那东西吃过后虽然肚子饱了,却仍旧觉得饿,反而让人越吃越干瘦了!”
小贝姐的这番话让周安有些惊奇,可仔细一想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