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8章 洒下一片种子
    林府的庭院有条长廊,廊上雕梁画栋,山水景物活灵活现。

    长廊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王信坐在庭院角落的长亭,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池塘。

    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花瓣轻展,露出嫩黄的莲蓬,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如此美景,王信觉得自己并不文雅,可也一样心旷神怡。

    不知道贾府修建大观园,没有林如海的遗产,会不会发生变化,王信不禁想到。

    以自己现在佐击将军的身份,不参与利益纠纷,不做实事也就不会得罪人,当个老好人,花花轿子众人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弄上一座宅子,娶上两房媳妇,享一辈子小福倒也不错。

    突然。

    远处传来一阵琴音,似山间清泉,泠泠而下,清澈纯净,似林间鸟语,欢快跳跃,自己也不懂琴,没想到琴声如此美妙。

    看着王信出神,林如海不禁面露得意。

    琴声毕。

    王信恋恋不舍,大概是林黛玉这小姑娘在弹琴吧,印象中,记得这小姑娘会弹琴,想到小姑娘原本的命运,王信越发感叹。

    “看来你还是想剿倭?”

    见王信神情,林如海诧异的问道。

    王信虽然年轻,却极懂分寸。

    倭寇与地方大户关系密切,背后势力复杂,王信经过自己的提点,没有因为气愤失去理智,反而谨守红线,不逾越半步。

    许多事情同流合污,并不是清高之人。

    年轻人有抱负,想要做点事情,林如海内心理解,谁年轻不是这样过来的,更看重王信能接受现实,现在事情的结果已经明摆着如此,以王信以前展露的心性,不应该如此才对。

    江都发生的事情,现在林如海的态度,王信当然猜到是什么原因。

    只是很纳闷。

    这件纳闷的事,王信想要问清楚。

    一般人不能冒昧去问,眼前的林如海身份高,又算是自己的长辈,王信问道:“林公,小子有一事请教。”

    “何事?”

    林如海看向王信。

    “百姓把官员称为父母官,官员也好以百姓的父母官自居,更有圣人之言天地君亲师也,而这些年来,倭寇在东南残害大周百姓,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壕无人性。”

    “大周绝不是只有晚辈才能打败倭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也有,小子不懂,为何明明可以打败倭寇,还百姓太平,如此简单的事,连百姓们都知道的道理,可偏偏朝廷就是做不到呢。”

    王信很认真的请教。

    大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廷。

    “你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林如海皱眉说道。

    “为何?”

    “你不够格。”

    明明是一句鄙视的言语,林如海却没有半点鄙视的意思,仿佛一个教导晚辈的长者。

    王信懂了。

    自己只是个棋子。

    很小很小的棋子,不配有自己的思想。

    有思想的棋子很危险。

    无论对于棋盘,还是对于棋子自身。

    林如海不想王信钻牛角尖,一个普通人,就应该过好自己的日子,“你现在已经是佐击,留在扬州不要再领兵作战,下一步去京城。”

    不让自己打仗,这是林如海为了自己好,而不是为了夺自己的权。

    王信能理解,可怎么一下子要去京城了?

    露出好奇的眼神。

    “唉。”

    林如海叹了口气,无奈的指了指王信,骂道:“还不是因为南通之事。”

    收到南通倭情,自己当机立断,用了两日急行军。

    打仗一日,城中搜捕倭寇残余一日,城外扎营两日,归途六日,满打满算也才十日,十天的功夫,就引起了反噬,看起来后果比自己预想的要严重啊。

    幸亏自己不是一般人。

    “难怪人人谈倭色变,这种架势,一般人谁敢谈抗倭啊。”王信感慨。

    林如海笑骂。“这下知道了吧。”

    “幸亏有林公,否则小子这回恐怕过不了关了。”

    “以后啊,收起乱七八糟的心思,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许多事连老夫都无能为力,只能顺势而行,你才什么身份,安敢妄言国事。”

    林如海敲打了眼前的小子,这才关心的说道:“你去京营轮班,在班军熬个三年五载,等资历足了,回到扬州至少是个游击,以你的才能,不闹出幺蛾子,十年后是参将,至于参将以后,那就看你的机缘了。”

    老百姓苦。

    官绅可不苦。

    更甚至因为权力与责任不挂钩,官绅自在多了。

    成为了官绅,花花轿子众人抬,没有人会因为公事而得罪私人,所以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光自己一代人,起码能保证三代人的富裕。

    如果自己止步于参将,那么自己的儿子多少能捞个佐击,到了自己的孙子,把总还是能捞到的。

    官场人情嘛。

    林如海对自己真不错。

    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本来就是当初自己的目标不是么。

    结局很美好。

    对于自己而言。

    不过王信并不满意。

    “我属下的两个把总,还有一千五百儿郎,他们怎么办?”

    一千五百人的真正身份是灶勇,属于民兵。

    只有自己,还有贺宽汤平等人才挂职兵备道,勉强算军籍。

    “你有什么想法?”

    林如海反问。

    “一千五百兵皆是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不应该轻易废弃。”

    这一点没问题。

    林如海点点头。

    已经不少人盯上这一千五百老兵。

    林如海当然不愿意白白送给别人。

    虽然是王信从浙江义乌招募的人手,可也是他们扬州盐道培养出来的,凭什么便宜外人。

    “既然朝廷不让抗倭,但地方也不能不保,所以这一千五百老兵,可以散去盐场充当甲总,既给他们一份保障,又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带领盐丁保护盐场。”

    王信相信林如海不会拒绝。

    这么多人去了盐场,成为盐场的小头目,不也是等于加强林如海在地方的话语权么。

    “盐场可能安置不了这么多人,所以我还打算在扬州弄一些田地分给他们种地,这些针对的是寻常士兵,像贺宽汤平等将官,可以让他们独立领军。”

    林如海刮目相看,忍不住问道:“你回来的路上已经盘算好了?”

    王信不好意思的笑道,“林公以前提醒过小子,小子这回没听林公的话,所以做了最坏的打算。”

    一般人面临的是死局。

    可自己不是啊。

    今年播下希望的种子,明年收获满满的果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