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认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高中状元,又一路升为太傅,收下众多门生。

    可以说,在被贬之前,他的一生顺风顺水,被无数人追捧。

    他的学问不说无人能及,在大昭国也少有敌手。

    可偶然间,看了仙女送给沈从昭的书籍,他才知道自己有多可笑。

    就是一本启蒙用的论语,里面所涵盖的道理,就足以让他用一生去研究。

    更何况还有知易行难,素书,道德经,这种讲述认知和实践的传世之作。

    他看后,大受震撼。

    一个国家的管理,从来不止是在朝中,更多的是在民间。

    天下是群臣,万民,三军之天下,从来不是皇上之天下。

    是啊,没有民,哪里来的军。

    朝中的那些人高居庙堂,早就将百姓的安稳,抛之脑后,再如此下去,这样的国家必亡。

    “父亲,这次仙女送来了一些算术,经济方面的书籍。”

    沈之念说道,“仙女说,经济和民生是相联的。”

    经济?

    对于这个词,沈怀安是陌生的,可提到民生,他便很感兴趣。

    “好,为父带回去研究。”

    闻言,沈从昭两手一摊,有些无奈。

    也不知道仙女这书,是给父亲送的,还是给他们。

    父亲比他们还勤敏好学,而他虽然年龄大了,可这学习的本事却一点不减,很快就能将书中的学问,融会贯通。

    为了尽快拿到新的书籍,就会逼他和苏钰宁加快学习进度。

    逼的他们苦不堪言。

    “你们的东西都分好了,剩下的这些衣服,鞋子,还有布匹,我们便分几路,一起去给百姓们赈灾。”

    “好。”

    众人都连忙应下。

    从来到北疆,他们便窝在苦凉村,后来来了程庄别院,他们也没有出去过,如今终于能去看看了。

    而且还是做这等善事,他们心中很是欢喜。

    大房去往城门口赈灾。

    二房负责南边的村庄,三房负责北边的。

    苏家三个人就在程庄别院附近。

    这次赈灾,沈之念之所以选择让沈家人来,除了为沈家积攒名声之外。

    还因为若是分发到各县各村,总是会被负责人剥削,很多普通百姓根本拿不到衣物。

    粮食数量多,他们克扣一点,她睁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饿着百姓,她也就不计较了。

    可这羽绒服和鞋子不一样,数量就这么多,若是被克扣,普通百姓根本难以过冬。

    镇北王虽然御下极严,可这大半年因为饥荒,再加上战争,根本无暇顾及下面的官员。

    那个和刘风勾结的县令,就是最好的例子。

    交代完之后,沈之念便带着羽绒服,和大房的人一起去往了城门口。

    因为王府提前下了通知,因此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百姓在等着了。

    “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一个领,全部都有。”

    沈之念对百姓们说道。“每个人可以领一件羽绒服,一双鞋子,还有一匹布。”

    “若是为全家人领,那就要带着护版,按照护版上人数领,每领过一人便要登记在册,不可冒领,多领。”

    沈从昭搬来一个桌椅,坐在一旁,负责记录。

    “多谢沈小姐,我们一定按规矩来。”

    “是,我们听话。”

    百姓们都很配合的说道。

    “好,那便开始领取吧。”

    沈之念让百姓们分四队排列,然后就开始分发物资。

    百姓们拿到这羽绒服,都很是奇怪,这衣服,怎么和他们平日里穿的不一样。

    还有这鞋子也不一样。

    尽管心里有疑问,可寒冷还是促使他们,一拿到衣物便往身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