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汉武帝刘彻:很好,非常好。郑成功这下子看来是要吃瘪了。

    宋太祖赵匡胤:嗯,熟悉的南明传统剧情。朕就说嘛,南明是不可能顺顺利利获得胜利的。

    唐太宗李世民:朕有点不太明白,按照金幕中张煌言的描述,郑成功就只包围了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确切地说,是只包围了南京,而且没有派兵在外面堵截援军,更不攻占周围州县作为缓冲。

    唐太宗李世民:……谁教他这么打仗的?

    历朝历代的战争,若单看史书,好像就是大军包围城池,然后攻破,完事。

    但实际上的攻城战一般是:大军抵达,先扫清大城外围的所有小城,封堵城池通向外界的所有进出口。

    随后,各路大军齐聚城下,摆出围三阙一的态势。

    不懂兵法之人心中的围三阙一:三面被敌军包围,一面放开生路,只要从这一面冲出去就能逃出生天。

    实际上的围三阙一:如果守军当真沿着这一面的生路逃出去,就会发现这一面过去几十上百里的地方早就已经被围城方的各种兵马所控制了。

    换句话说,围三阙一看似给了一条活路,实际上是在外围几十上百里地张开了一个更大的口袋等着这些守军出逃。

    一旦从坚固的城池中出逃,这些毫无士气和斗志的守军,立刻就会被外围这个更加巨大的口袋包围,全部吃掉!

    而郑成功的围三阙一……

    很不巧,正好就是那种不懂兵法之人的围三阙一。

    围了三面,放了一面。

    但在外围,并没有一个更大的口袋阵等着。

    别说是口袋阵了,甚至连外围最基本的警戒都没有!

    否则,清军数以万计的守军,又怎么可能在七天时间里纷纷进入南京城中?

    历朝历代皇帝在经过李世民的提示后也都回过神来,一时间非常之无语。

    光武帝刘秀:不是吧,郑成功对陆地作战竟然无知到这种地步?

    魏武帝曹操:朕服了,这领兵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吧。

    吴大帝孙权:你们是不是忘了郑家是干什么出身的了?商人领兵,能打赢仗吗?

    明太祖朱元璋:……

    隋文帝杨坚: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随便哪个过来包围南京,都不至于会有这种错误吧?

    宋太祖赵匡胤:朕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具有常识的大宋游击、参将,都不会犯这种低级、常识性的错误!

    昭烈帝刘备:难道就没有人提醒郑成功吗?

    周太祖武则天:谁说没有的,金幕里播放的张煌言难道没提醒?他郑成功自己过度乐观,能怎么办?

    历朝皇帝一阵沉默。

    片刻后,又一条弹幕跳了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很不想说,但朕还是得说一句。这打仗,真得专业人士来!

    季汉世界,长安皇宫。

    刘禅坐在皇位上,看着面前的金幕,良久无语。

    “这,还能这么离谱的?”

    季汉右丞相姜维呵呵一笑,道:

    “臣觉得,郑成功就是那种志大才疏的代表。”

    “从之前跟李定国的那一次合作就能看出来。”

    满头白发的赵云笑呵呵地开口道:

    “郑成功最大的问题其实还不是能力,而是不够忠心!”

    “只要他足够忠心,有他的资源,再加上李定国的战争能力,刘文秀的治理内政。”

    “灭亡满清,足矣!”

    刘禅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看着面前的诸多大臣,刘禅同样也笑了。

    “朕的大汉,当年也是和南明一般,被西晋打得几乎亡国。”

    “幸得诸位卿家之助,才能反败为胜。”

    “南明现在,其实跟大汉当年何其相似!”

    “只是,也不知道这郑成功是否能幡然醒悟,南明是否又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