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1999 > 第126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有,毫无疑问是欧洲。这场危机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些巨头们损失惨重,为了弥补账面亏损,他们肯定会出售旗下资产。

    我们正好可以入市抄底。

    借机进入欧洲市场。”

    约翰·汉弗莱兴奋道。

    这些年渣打虽然在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但却从没忘记杀回欧洲市场。

    但巨头横行的欧洲早就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想要进入,难上加难。

    但现在的次债危机无疑是一个机会。

    巨头倒塌,市场肯定会重新被分割,对渣打而言确实是机会。

    不过徐良对欧洲金融市场倒是不像汉弗莱那么渴望。

    老欧洲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在走下坡路。

    相比之下东亚和东南亚这一伙却在华夏这个巨型市场的带领下一路高歌,很显然把心思用在这里,比欧洲更有前景。

    但如果有好机会的话,他也不介意让渣打进入欧洲。

    “你自己多关注一下,有好的并购目标,可以发邮件给我。”

    “是。”

    “对了,这份资料你看一下。”

    接过李金玲递过来的文件看了一眼后递了过去。

    “抵押贷款?”

    汉弗莱略带惊讶道。

    “索菲亚·徐信托基金以旗下‘曼联体育集团’的股权作抵押,从渣打贷款20亿英镑,你拿去审核一下,尽快安排人去曼联做尽调,没问题就放款。”

    “BOSS,曼联是优质标的,贷款当然没问题。”犹豫了一下,“我能问一下贷款的目的吗?”

    徐良也没拒绝。

    贷款的同时说明资金去向本就是必须的事情。

    “我刚刚成立了一家‘曼联控股集团’打算收购西班牙电信旗下的Q2电信。”

    “Q2电信,英国第二大电信公司?”

    “就是它。”

    汉弗莱脸色微变。

    惊讶于大老板的胃口。

    这边康华酒业集团跟南非米勒的并购谈判还在持续,就又开始策划对Q2电信的并购。

    这又是一笔上百亿英镑的超级项目。

    “BOSS,Q2现在的估值不下120亿英镑,20亿英镑的资金恐怕还差很多。”

    听他试探,徐良笑道:“汉华会联合罗斯柴尔德投行,为曼联的杠杆收购提供资金。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渣打还可以参与进来。”

    汉弗莱眼睛一亮。

    随着美国次债危机影响全球,全球范围内经济和商业活动都在下降,大型且安全的项目也越发紧缺。

    大老板主导的投资,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我一会联系‘史密斯’。”

    史密斯是汉华伦敦办公室CEO霍岩的英文名。

    随着汉华机构升级。

    汉华伦敦办公室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私募,还包含了投行、资产管理、信托等多种业务。

    并购和投资也是其中之一。

    “BOSS,康华和南非米勒的交易……”

    徐良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这件事我自有判断。”

    “好的。”

    徐良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行了,该看的也看了,我先走了。”

    “我送您。”

    目送车队远去,约翰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拨了出去。

    时间不长便接通了。

    “喂。”

    沙哑的声音传来。

    “托马斯,你拜托的事情我问过了,但徐的口风很紧,我尽力了。”

    “谢谢你,约翰。”

    “抱歉,没能帮得上你。”

    “亲爱的约翰,没关系,我们的友谊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对了,晚上玫瑰堡这里有一些你感兴趣的表演,要不要过来?”

    “算了,下次吧。”

    大老板就在伦敦,他还是老实点的好。

    “那就下次吧。”

    挂断电话,约翰·汉弗莱想起之前跟大老板的对话。

    心中一团热流翻滚。

    “梅丽莎?”

    一个穿着黑色女士职业装,金发高挽的女人推门走了进来。

    “BOSS。”

    “你替我给汉华伦敦办公室的霍先生打个电话,就说明天我请他打高尔夫。”

    “好的。”

    刚要离开,又被约翰拦住了。

    “密切关注苏格兰银行、富通银行、桑坦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亏损严重的同行,有任何资产出售剥离的消息,都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好的。”

    ——

    悠扬的华尔兹在静谧的餐厅中徘徊。

    徐良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后微笑着放下来。

    “茶不错,正宗特等滇红的味道。”

    本杰明·罗斯柴尔德微笑道:“徐,你果然是高手,这么快就判断出了它的产地和等级。”

    “喝多了就懂得分辨,跟你喝咖啡一样的道理。”

    “呵呵,说的没错。”

    审视着对面的男人,跟初次见面相比,他还是显得那么年轻,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痕迹。

    但气质上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见时这个男人语气霸道,浑身上下洋溢着自信,但这份自信的背后却透着一丝空虚。

    短短几年之后。

    霸道和自信都不见了,微笑的脸庞上让人感觉到平和和亲近。

    但那深邃的眼眸和举手投足间的轻松写意,让他明白,男人没有变,他只是随着实力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变得更内敛了。

    这是男人成熟的标志。

    但真正让他感慨的是,有的人走到现在用了一辈子。

    而眼前的人只用了不到五年。

    吸了口气,清空多余的想法后,本杰明·罗斯柴尔德道。

    “徐,南非米勒的并购拖得太久了,我们应该尽快结束它,然后开始下一个生意。”

    “亲爱的本杰明,我也想结束并购,但米勒方面始终不肯让步,我也没办法。”徐良耸了耸肩。

    “400亿美元的价钱已经很低了,如果不是现在美国次债危机泛滥,米勒的报价起码不下于450亿美元。

    而且,前段时间英博收购安海斯布希,剥离了亚洲资产和科罗娜品牌50%所有权的情况下,依然花了530亿美元才完成最后的收购。

    米勒的营收虽然比安海斯布希少了50亿美元,但反应在估值上,也不应该差这么多。”

    徐良微笑道:“本杰明,以你的能量,应该很清楚安海斯布希的价格为什么会那么高。”

    本杰明·罗斯柴尔德当然很清楚,如果不是眼前这个男人。

    520亿美元,英博就能收购安海斯布希的所有资产。

    但谈判是谈判,不能一上来就把所有的牌都出尽。

    徐良没等他开口便继续道。

    “如果不是康华主动竞价,英博会轻易获得胜利。所以,别用安海斯布希的出售来类比,因为你们找不到另一个像康华这样有实力,而且愿意购买米勒的收购方。”

    本杰明·罗斯柴尔德心里叹了口气。

    他承认对方说的没错。

    而且现在国际环境越来越恶劣,几乎所有大机构的投资都变得越来越谨慎。

    这时候愿意拿出几十亿美元做并购的也许有,但愿意拿出近400亿美元做并购的太少了,不,应该说没有。

    “徐,你说的没错。但我们的谈判应该更有诚意不是吗?尽快结束对大家都有好处。”

    “我也想尽快了结这件事。”

    “你看,我们达成了一致。”

    徐良笑了笑,“我的要求很简单,交易对价320亿美元,康华一方掌握绝对控股权,双方按照各自的股权分配董事局席位。

    合并之后,康华酒业集团在香江主体上市,三分之一的股权在伦敦上市交易。”

    本杰明·罗斯柴尔德摇了摇头。

    “徐,你的要求太高了,米勒的董事会不会同意的。”

    徐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本杰明,你可是站在我这边的。”

    康华收购南非米勒,除了汉华这个并购顾问外,还找了罗斯柴尔德投行。

    毕竟这么大的单子,又是在英国,不找个地头蛇帮忙,审批的时候就很难过。

    “当然。亲爱的徐,我当然站在你这边。但这个案子拖得太久了,早点结束对你对我,对大家都好。”

    “我当然想快点完成并购,但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徐良耸了耸肩。

    “徐,你的报价太低了。

    379亿美元怎么样,上次双方对这个价格都很满意。”

    “是很满意,但米勒一方,一听到英博加入并购,就迫不及待的提高了报价!”

    徐良冷声道:“亲爱的本杰明,既然南非米勒董事会可以在有人竞争的时候,直接推翻原本的谈判结果趁机提价。

    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没有竞争,大环境又糟糕的时候趁机降价?”

    本杰明·罗斯柴尔德看着神色冷肃的男人,心里叹了口气。

    他就知道问题到了最后,肯定会是这样。

    关键是对方也没说错,你自己先毁约提价,凭什么我就不能在情况有利于我的情况下砍价?

    (本章完)